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媒体解读:构建安全防线!商河县调整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137012698888319M/2025-6672952
县政府办公室
2025-04-09

媒体解读:构建安全防线!商河县调整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image.png

       媒体链接:https://iapp.shxrmtzx.com/share/YS05Ny00MDA0ODkzNg.html?cversion=2.0.0

商河融媒4月8日讯 近日,商河县政府正式印发《商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聚焦县域“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交织的地理特征与暖温带季风气候特点,通过三重机制创新全面提升灾害应对能力,为全县63.36万户籍人口构建全周期安全防线。

一、锚定三大核心目标,筑牢生命安全底线

《预案》明确三大核心使命: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商河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案编制严格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10余部法律法规,结合县域“南洪北排” 防洪体系、两座平原水库供水格局等实际情况,形成“一案统全局”的应急管理范式。

在地理环境层面,商河县作为黄河冲积平原,境内13条县管河道与徒骇河、德惠新河构成复杂水网,历史上屡受洪涝威胁。《预案》特别针对这一特征,在灾害救助准备环节要求水务部门实时监控河道来水,提前72小时启动太平闸等水利设施调度,确保行洪安全。

二、十项保障措施织密救援网络,科技赋能智慧防灾

《预案》配套出台十项保障措施,构建“资金 + 物资 + 技术” 三位一体支撑体系:

资金保障:建立县镇两级救灾资金分担机制,预备费优先用于灾害救助,2023年已拨付专项应急资金860万元。

物资储备:在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基础上,在12个镇街设立基层应急物资存放点,储备帐篷200顶、棉被5000 床、应急食品30吨,实现“1小时物资调拨圈”。

科技支撑:整合气象卫星、水文监测站数据,建立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气象局可提前24小时发布精准预警,自然资源局通过卫星遥感实时监测灾情。

此外,《预案》创新引入“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由政府统一投保,受灾群众可享受房屋倒塌最高3万元、人身伤亡最高10万元的保险赔付,2024 年已累计赔付案例23 起,金额达127万元。

三、创新多维度资源保障机制

1. 资金物资双轨保障。资金保障上,建立县镇分级负担机制,预备费优先保障救助需求。物资保障上,形成“县级储备库+镇街存放点”物资网络,完善跨部门调拨流程

2. 技术力量融合保障。空天监测:自然资源部门开展滑坡隐患点卫星实时监测。智慧调度:建立灾情信息共享平台,集成气象、水文等6类实时数据

3. 社会力量协同保障。专业力量上,培育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在市场机制上,推动保险企业建立自然灾害理赔绿色通道。

四、强化社会协同,全民参与防灾减灾

《预案》首次明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 的联动机制:

县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可依法开展救灾募捐,2023 年累计接收社会捐赠款物 456 万元;

建立覆盖县镇村三级的136名灾害信息员队伍,确保灾情1小时内上报;

每年开展 “防灾减灾日” 演练,2024 年已组织社区、学校应急演练28场,参与群众达1.2万人次。

商河县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主任表示,该预案的发布标志着全县灾害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计划2025年完成8个镇级避难中心改造,可容纳2.5万群众紧急避险。

随着《预案》的正式实施,商河县正以制度创新为笔,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上绘制一幅“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新图景,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商河县应急管理局通讯员 张元腾报道)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县政府办公室

1387

信息发布总数

0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