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议题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一、2024年全县乡村振兴总体情况
2024年以来,我县深入落实“一三四六”工作思路,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粮食安全有力保障,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83.4万亩、占全市25.1%,总产84.9万吨、占全市27.8%,单产463.2公斤/亩、居全市首位。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2亿元,增长4.6%;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9家,温泉花卉种植面积达155万平方米,销售额占全市89.3%,成为全省最大设施花卉数字农业应用集聚地。片区建设稳步推进。“温泉花乡”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国家级(种业)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完成,许商街道单家园村“一社四部”模式在全市推广,“椒香玉皇”入选省第三批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名单,孙集镇入选省数字乡村试点。人才动能有效激活。建设“博士小院”2处、“科技小院”5处,建成37家山东农业大学乡村振兴驿站,引进博士26人、海外留学人员19人、青年人才2200余人;持续优化村干部队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723名,培育高素质农民562人。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省级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任务顺利通过省农业农村厅验收评估;新增农村“三变”改革村113个(累计294个),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51个,实现集体增收4953万元,“商河县农村‘三变’改革破解集体村民增收难题”入选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典型案例;农村产权流转入市交易金额(6亿元)、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化率(95.87%)均居全市首位。“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取得新成效。384名第一书记、394家联村企业、167名“金融专员”等7支帮扶力量精准下沉,帮扶力量覆盖村占比79.8%,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占比提高12.5%,107个重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同比增长6.6%。
二、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以“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为抓手,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夯实基础支撑。
三、重点工作
2025年全县“三农”工作要着重抓好9个方面、36项重点工作。一是抓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四是推动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五是推动示范片区联动发展;六是推动乡村治理提效赋能;七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重点任务;八是推动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九是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
四、下一步措施
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局将积极会同县直各有关部门(单位)、各镇(街道),锚定建设现代农业强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个目标”,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强化组织、人才、用地、投入“四项保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同时发挥好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作用,强化工作调度,协调解决问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现代农业强县建设加快突破。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