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县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关于全县扫黑除恶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议题解读
1137012698888319M/2024-6642500
县政府办公室
2024-11-16

县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关于全县扫黑除恶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议题解读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今年以来,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打击主业意识,强化实战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的严打高压态势,持续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取得新成效。

一、狠抓重点项目

(一)以市委“项目深化年”为抓手,紧盯干扰我县重点项目的案事件,对破坏经济建设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实施“点穴式”精准化打击,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运行。

(二)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扫黑除恶斗争始终,笃行“民之所好”,务除“民之所恶”,严打、快打、重打民生领域涉黑恶犯罪。

(三)坚持打击和整治同步推进、同向发力。组织开展治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行动,针对青少年犯罪多发态势,县公安局首创“扫街”技战法,建立前科劣迹人员来商预警机制,做细预防警务,做优主动警务,对压降县域发案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狠抓技术分析

(一)将线索核查纳入受立案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线索核查回访机制,认真对待每一起群众举报线索,对举报事项逐项登记核查,研究制定线索回访制度,线索核查完毕后,由县局党委成员带队,向举报人反馈线索核查情况,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串并分析,深挖涉及行业领域内案件背后的黑恶势力。建立十类案件重点人员信息库,针对重点前科人员深度研判,做好打小打早工作。高度重视新发案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农村地区村霸乡霸,青少年犯罪等案件,由扫黑部门同步上案、跟进调查,对是否存在涉黑涉恶问题及时研判分析、深挖彻查。

(三)依托核查线索“回头看”活动,对21年以来的30条涉黑涉恶线索开展全面复核,重点复核群众举报的涉及“乡霸”、“村霸”把持基层政权问题,“行霸”、“市霸”欺行霸市、强迫交易等问题,确保对各个渠道的重点目标线索做到全量复核,最大限度确保线索举报事项查清查透、核查结论经得起历史和法律检验。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斗争合力有待进一步融合。扫黑除恶斗争转入常态化以来,部分单位思想上存在“喘口气”、“歇一歇”的情况,个别单位认为扫黑除恶不是本单位负责主管业务,存在责任感使命感不强的现象,斗争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斗争本领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黑恶犯罪正加速向网上蔓延发展,此类犯罪窝点普遍从境内转向境外地区,依托技术支撑平台和网络黑灰产大肆作案,侦办难度大,缺乏侦办此类案件的经验,因为研究不系统、取证不及时而错过最佳“窗口期”,造成打击不深不透的情况。

    (三)扫黑除恶宣传有待进一步推进。专项斗争结束后转入到常态化扫黑除恶上来后,扫黑除恶各类宣传存在弱化现象,整体宣传氛围不浓厚。从近年来侦办的案件来看,以软暴力方式堵门阻工强要工程项目等违法犯罪存在死灰复燃苗头,主要原因与宣传氛围不浓厚,社会整体认识下降存在一定关系。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充分利用我局正在开展的全警包村(社区)工作,深入走访群众,全面收集、深度挖掘涉黑涉恶线索。依托我局侦查中心优势,整合刑警、网警、反诈资源,对我县发案的裸聊敲诈勒索进行深入研判,积极研判源头性线索,力争取得新战果。

(二)对县域内近年来发案的十类涉黑涉恶案件、警情进行再梳理,再研判,深挖彻查该类案件、警情涉及人员的社会背景、人员交往、前科信息等情况。建立涉黑涉恶前科人员数据库,对已释放的涉恶类前科人员加强监测力度,确保打早打小,做好预防警务。

(三)固化“公安机关+监管部门”治理模式,结合侦办黑恶案件涉及的行业领域,及时制作公安提示函,加强源头防控、综合治理,加强扫黑除恶宣传力度,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坚定不移把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推向纵深。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县政府办公室

1320

信息发布总数

2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