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的“质效提升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县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照省、市民政工作要点,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目标,聚焦可感可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关心的大事小事,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聚焦急难愁盼,基本民生保障精准高效
聚焦覆盖全面、突出分层分类,扎实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切实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自2024年1月1日起,我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1045元/月、814元/月提高到1114元/月、884元/月。按照差异化服务原则,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为三档,全自理标准由每人281元/月提高到每人296元/月,半护理标准由每人466元/月提高到每人491元/月,全护理标准由每人932元/月提高到每人982元/月。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2090元/月提高到2228元/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此标准执行),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1727元/月提高到1865元/月。一、二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209元/月提高到223元/月;三、四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157元/月提高到168元/月;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每人189元/月提高到201元/月。截至2024年12底,全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3714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0257.45万元;特困供养对象2402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4955.68万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2341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984.50万元;孤困儿童209人,发放保障资金541.76万元;经济困难老年人7165人,发放补贴755.69万元。建立“大数据核对+铁脚板摸排”工作机制,累计开展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4.6万人次,走访541个行政村居,3578户困难群众,做到发现及时,救助精准。优化救助机制,推行社会救助每月集中申报活动。加强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监管,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标准的通知》,建立分散照料护理人备案管理制度,核查备案49人,确保照护质量。做好日常流浪乞讨人员的巡察救助,开展了“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活动,设置“泉城避风港”13处,为临时遇困和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性救助。对393名临时遇困人员实施临时救助60.94万元。
(二)聚焦普惠多元,基本养老服务普惠优享
按照政府引领、社会主办、市场运作的原则,我县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养老新模式。目前,全县共有养老机构5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2处;农村幸福院413处;全县养老床位达到7158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到55张,供养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联合卫健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优化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工作;联合12部门出台《商河县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4修订版),动态调整基本养老服务内容。优化多元供给体系。基本建成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在县级层面,建成运营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康养舜鑫园养老服务中心2处综合型养老机构;在镇街层面,推进镇街敬老院规范运营,提高服务水平;在村(居)层面,建设413处农村幸福院和17处日间照料中心、3处长者服务站,村居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全面提升;在家庭层面,持续开展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今年对30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80张。优化完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运营模式,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处;打造示范型农村幸福院10处;规范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提升老年助餐站点6处。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深化养老服务领域综合监管改革,被新华社《高管信息》宣传报道;聚焦有限空间作业、消防、燃气、用电、食品、服务等内容开展了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督导检查10轮次,与华尔泰消防培训基地合作,对120余名民政服务机构负责人、安全员及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2次,指导养老服务机构严格落实“开工第一课”制度,开展解剖式检查6次,提升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隐患排查能力。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聚焦康养产业培育,引进金龄健康产业投资公司,探索社区养老一体化运营模式,包括“医养+康养”模式,推动适老化产品研发与租赁,促进银发经济。
(三)聚焦晚年安康,老龄事业工作平稳发展
2024年4月,随着全县机构改革的推进,老龄工作划归民政部门。通过积极对上沟通、对下指导,理顺并完善老龄事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敬老月活动,积极培育老年友好型社区,推选许商街道富东社区参与市级评选,营造了浓厚的孝老敬老氛围。做好2024年度高龄津贴审核、系统整合。全县享受高龄津贴的共涉及15800人、2064.77万元,其中80-89周岁13625人、90-99周岁2126人、100周岁以上49人。
(四)聚焦惠民便民,专项社会事务提质增效
积极推进婚姻登记窗口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办理。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4783对,其中,办理结婚登记1920对,受理离婚申请1614对,办理离婚登记650对,补领证599件,婚姻登记合格率100%。扎实做好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工作,以两办名义印发《商河县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了“情定鼓乡”、“真爱与国同庆”等集体颁证、“穿越时空·梦回大宋”七夕婚礼秀、邀请各界代表颁发结婚证书等多种形式的婚俗改革宣传活动9次,营造文明婚俗氛围。大力提高殡葬服务质量。2024年新增遗体接运车4辆、消毒和冷藏设备各2套、火化炉3套以及空气净化设备2台,并已投入使用。全年落实基本殡葬减免4236人,减免金额550.68万元。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元节等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提倡鲜花祭扫,倡树文明新风。加强馆区安全生产,在重要部位新增消火栓8个,有效缩短消防救援时间。聚焦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深入推进区划地名文化建设,助力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完成2024年度边界线联检工作。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地名文化主题社区(特色村)创建,我县三董村、孟庄铺村、郑戴新村、高仙庄新村、张六真村、张大人村六个村成功入选济南市“地名文化主题社区特色村”试点地区。强化监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组织全县109家社会组织按时完成网上年报,完成率达100%。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排查整治,针对25家行业协会商会的收费和运营问题,已完成自查,郑路镇绳网加工协会通过减免收费减轻企业负担0.9万元。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全县12个镇(街道)均已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发展2270家社区组织,配备2519名骨干人才。坚持党建引领,促进社会组织作用发挥,2024年以来陆续指导各社会组织设置高校毕业生岗位,发布岗位21个,招募高校毕业生96名,同时满足了岗位和人才的需求。
(五)聚焦依法行善,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加强慈善组织培育监管,营造浓厚慈善氛围。多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宣传,指导县慈善总会召开会员大会,完成第三届理事会选举。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接收善款113.11万元。开展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抗震救灾专项募捐,募集善款13.27万元。设立社区慈善基金22个,配捐13.2万元,实施公益项目6个。充分发挥慈善救助补充作用,实施“情暖万家”、“慈爱鼓乡·泉润童心”等活动,惠及困难群众及孤困儿童1500余人。实施“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为遭遇重大困难的群众提供应急救助。指导社工服务规范开展。建立社工站定期调度机制,年内进行4次专项督导和4次专题培训,常态化指导社工站依据政府服务项目清单工作,专注于老年人和儿童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全年开展个案服务211人次,小组活动54个,社区活动181场,入户探访263户次,服务群众超1万人次。
一年来,全县民政系统认真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开展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工作作风细致扎实,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围绕温泉康养产业招大育强,加快养老产业发展还需持续用力;婚俗改革宣传教育形式不够多样化,社会组织专业化程度不高,在承担政府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上还需加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发展上,公众参与度低、企业动力不足,在慈善宣传和激励上还需加强,等等。
二、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扎实做好重点工作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加快再造一个“新商河”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要把握“转型升级年”发展主题,对标对表县委、县政府民政民生工作部署,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民政力量。
(一)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扎实做好困群群众兜底保障,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确保防止返贫和常态化帮扶政策有效对接,及时救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细化救助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提升基层经办能力和群众政策知晓率。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随机检查张榜公示、备案登记和照护情况。
(二)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体系。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持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多种渠道宣讲老年政策和法律,做好老年人防诈骗和健康知识宣传,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探索推进社区养老设施一体化运营新模式,围绕社区养老“医养+康养”,依托金领健康开展适老化产品的研发、展示和租赁,助力银发经济发展。积极推动镇街敬老院资源整合,逐步推进白桥、玉皇庙镇街敬老院到县级综合型养老机构集中托养。推动养老服务设施规范运营,加强日常督导检查,探索“幸福院+社工”“幸福院+志愿服务”等多元化的运营模式,提升养老服务的持续性和规范化。落实老年人福利补贴政策,完善探访关爱服务,主动提供上门服务,预防居家养老风险。压实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组织消防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筑牢养老机构安全防线。
(三)提升专项社会事务服务能力。深化婚俗改革工作,建强宣传阵地,倡树喜事新办俭办的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加强和谐婚姻家庭建设;持续开展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生命教育服务,提升殡仪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倡树婚丧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坚持建、管、用协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加大资金申请力度,强化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养,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规范执法监督,开展社会组织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增进与业务主管单位的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协同工作效果。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地名管理服务模式,做好边界线联检和日常路牌的维护,创新开展“地名+志愿服务”,以本地地名文化爱好者为基础,组建志愿服务力量加强地名文化宣传。
(四)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规范操作,防范风险。重点学习和实施新慈善法,确保慈善活动合法合规。推动慈善透明化,提升其公信力。强化基础,提高效率。加强慈善文化推广,完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慈善。促进慈善资源和社会其他领域的结合,实施多样化的慈善项目。创新亮点,建立品牌。在传统慈善项目基础上,发展社区基金和“幸福家园”等项目品牌。改进慈善服务模式,协助构建全面综合救助体系。优化服务,弥补不足。加强社工人才培养,推动社工站发展特色服务项目。
商河县民政局
2024年12月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