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打算
字号:
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市场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质效提升年”主题,深化法治市场监管建设,优服务、强监管、提能力、转作风,全县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2024年工作情况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全力护航“四大安全”。一是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开展粮食加工品、校园食品安全等17个专项整治行动,承接并开展各级食品安全抽检3124批次,抽检合格率达到97%,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持续开展“清洁厨房”行动,全县学校(幼儿园)食堂、养老院食堂100%达标。完善食品安全“红黑榜”制度,2024年发布红黑榜12期,上榜“红榜”单位45家,曝光“黑榜”单位17家。2024年6月28日,济南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通报表扬我县2023年食品安全工作获评A级。二是守牢药品安全底线。以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为抓手,强化“两品一械”质量安全动态监管,集中力量排查风险隐患,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网售假劣药、违规销售处方药等违法行为,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共计59批次,合格率100%。强化不良事件监测,2024年共收集评价药品不良反应727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372例,化妆品不良反应138例,药物滥用报告20例。三是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统筹推进电梯智慧监管工作,全县已有9家电梯使用单位159部电梯,分批次纳入电梯物联网系统监管平台,99部电梯并入济南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平台,逐步实现电梯智慧监管。对全县5314台在用特种设备实现“应检尽检”,报检率、定检率均为100%。先后开展岁末年初、汛期、化工企业、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特种设备领域“解剖式”现场检查等各类常规及专项检查共计13次,累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360家次,抽查特种设备800台,发现并完成整改各类隐患235条。四是守牢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完成全年环保类产品抽样72批次,立案处罚不合格产品2批次,共计罚没9677.2元。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全覆盖检查辖区内134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立案处罚2家销售单位,没收不合格电动自行车5辆,共计罚没16950元。推动我县数字化加油站建设落地实施,对全县41家民营加油站安装信息采集器、液位仪等设备。2024年,安装工作第一阶段144台加油机信息采集器的安装已经顺利完成。
(二)始终聚焦民生关切,全力推进集中整治。将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六项行动”作为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有力举措,重点攻坚、精准施策。一是深入排查整治校园食品安全各类风险隐患。常态化对学校食堂、师生食宿点和餐饮配送单位进行督导检查,对全县41家中小学校食堂、2家集中用餐配送单位和5家大宗食材供应商进行全覆盖检查,延伸检查25家幼儿园学校食堂、77家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联合教体局检查学校食堂43家,发现问题289个,已全部落实整改。二是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加强与食药安委成员部门间的协同配合,研判肉类食品风险隐患,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强化畜禽肉源头追溯等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577人次,检查业户292家,检查发现问题业户14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4份,口头警告、现场整改10家。三是加大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力度。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工作,巩固燃气压力管道法定检验排查整治成果,确保全县燃气管道法定检验覆盖率100%;实现回收工作闭环,推送并实施报废废旧气瓶16836只;持续开展燃气调压设施排查,排查发现问题6项,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1份,问题隐患现已全部整改完成。四是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加强执法检查,建立协调机制,开展集中“夜查”、配合市局督导组检查等12次,共检查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180家次,发现问题2家,已处理完毕;强化标准实施,及时了解电动自行车相关国家标准修订进度,加强标准宣贯,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五是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关键小事”。严查12所学校校服质量、17家学生用品生产销售单位,发现2家大型商场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已责令其现场整改。加强对集贸市场、加油站等计量器具检查,检定电子计价秤512台,其中2台电子计价秤未强检,已整改完成。对全县5家民用“三表”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形成台账,从源头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六是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扎实开展“金牌调解、维权先锋”民生热线与消费维权品牌创建活动,全力打造“民生无小事、维权无障碍”的消费环境;制定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投诉举报快速响应,通过“智慧监管”和“在线维权”进一步提升处理效率。2024年,线上完成纠纷调解543件,发现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56件,通报曝光86批次,完成追缴金额23.5万元。
(三)强化执法监督检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一是严查处,提升执法监督威慑力。坚持以法治建设为统领,以执法理念转变为重点,以监管领域拓展为突破,发挥综合执法优势,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扎实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反不正当竞争“守护”执法、反食品浪费、打击走私、检验检测领域、扫黑除恶等集中整治行动,2024年,累计办理简易程序案件563件,普通程序案件507件,到账罚没款309.09万元,上报典型案例264件,市场秩序持续向好。二是创亮点,构筑维权品牌影响力。今年5月份,商河县消律联动消费纠纷调解中心揭牌成立,在全省首创“消费者协会+律师事务所”联动处置消费纠纷方式。深入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培育发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294家。不断加强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ODR机制)、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截至2024年底共发展培育ODR单位107家,培育、发展消费维权服务站样板5家,线上完成纠纷调解548件,规范化、信息化、实时化程度持续提升。三是抓规范,增强营商环境吸引力。加强重要节点、重点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监管,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守护行动、 “放心消费在济南”、合同守护公平行动等工作,持续推进转供电环节加价集中整治,责令1家企业合同不公平格式条款整改,处理网络交易监测五级连贯系统违规业户5家,清退多收电费9.88万元,立案查处1家二级医疗机构超标准收费行为,审查县级重大政策措施2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2条,有效防止了我县出现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
(四)主动靠前积极作为,助企纾困促进发展。一是企业年报工作开展有序。指导各类市场主体做好年报工作,2023年度全县企业年报率居全市前列,已年报企业数与上年度(10591户)相比净增长675户,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期年报工作专刊对我县经验做法进行专刊推介。二是信用监管工作推进扎实。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承接省、市级抽查任务108项、自行发起12项,抽取检查对象1303户次,“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少对企业干扰。标签管理应用率、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率、任务完成率及抽查结果公示率均为100%。2024年底,我县外资企业达到95家,股东涉及美国、韩国、苏丹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三是知识产权工作稳中有进。2024年,我县授权、引入发明专利达到173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11706件,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优势企业4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34家。通过组织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托管、知识产权快速预审备案,发明专利授权时间由原来的2-3年缩短到6个月以内,大幅提高专利申请授权效率。实施知识产权品牌战略,开展入园惠企、银企对接等活动10场,专利导航、海外风险防控等培训10场,质押融资总金额超亿元,累计发放扶持资金65万元。围绕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领域,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商标案件46件、专利案件1件、地理标志案件1件,专利侵权纠纷裁决5件,为全县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名特优新”认定初见成效。牵头多部门联合推进“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推荐认定工作,经过多轮筛选、优中选优,在全县42000余家个体工商业户中确定84家为县级“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
(五)持续强化作风建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社区双报到活动110余人次;积极开展“我来讲党课”活动,开展主题党日12次,组织党组织书记、党代表讲党课23次,参加人员380余人次。举办全县市场监管系统“迎五一、庆五四”演讲比赛,激励干部职工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善作善成。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围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组织业务科室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引导干部职工互学互助、携手成长。举办“青年干部讲堂”等各类培训20余次,累计参加培训500余人次。三是加强星级所建设。4月2日,全县首个四星市场监管所揭牌仪式在玉皇庙镇举行,树立起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加强“三星所”创建工作,顺利完成贾庄、殷巷、郑路三个三星所打造工作,并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完成现场考评,把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工作推向纵深。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但仍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安全监管压力大。二是人员结构面临老化和短缺,当前市场监管力量薄弱,人员结构严重老化,退休人员较多,专业人才匮乏,人少事多的矛盾依然突出。三是监管手段、执法能力水平与市场主体发展、市场业态变化不相适应,还不同程度存在随意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
三、下一步打算
县市场监管局将继续秉承“服务为先、监管为民”理念,聚焦重点任务,保持争先态势,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在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结合全县自然区位、生态特点、产业基础等条件,用足用好高端医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花卉经济等现有产业优势,聚焦低空经济、地热经济等产业发展趋势,认真梳理产业现状,对全县具备申报地理标志潜力的特色产品进行挖掘,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着力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和质量品牌创建工作,强化地理标志产品和质量好品宣传推介,加强地理标志维权保护,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
二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找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要着力点,针对监管执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从完善登记管理、公平竞争审查、“三品一特”监管等制度规则着手,以法治化手段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破除隐性壁垒,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日常监管基本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作用,制定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及对应计划,以公开透明的规则为经营主体经营提供合理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三是在智慧赋能监管上下功夫。突出亮点工作对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深化在“互联网+明厨亮灶”、气瓶充装领域特种设备监管等方面的探索应用,在“电梯智慧监管”“消律联动、‘三位一体’”消费维权新模式等亮点工作的基础上,培育新的工作亮点,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强化数字赋能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工作,释放更多监管资源,以重点方面突破带动市场监管工作全面提升。
四是在回应群众关切上下功夫。巩固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果,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并长期坚持。紧盯与人民群众安全健康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住影响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的症结,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加强价格监管执法,做实做细规定动作、做优做精自选动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补短强弱,营造公开透明、放心消费的价格环境。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