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商河县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1137012600421193XL/2025-6629669
县财政局
2025-02-05

商河县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2024年,商河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着眼全局和大局、长远和系统、主责和共治,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深化财政重点改革,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以“进”的姿态,夯实“稳”的基础,以“破”的勇气,提高“立”的质效,为现代化强县建设贡献财政力量,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财源建设,全力抓好组织收入

一是全力以赴抓税源。分解收入目标到主体、时限、序时进度,落实常态化收入调度机制,加强对各街镇(园区)收入的精准调度,督促其履行属地征管责任,分行业、分税种研判收入趋势,抓实抓细税源管理,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5亿元,同比增长5.42%,完成全年预期23.76亿元的100.39%,超时间进度0.39个百分点。税收比重70.07%,其中:税收收入16.94亿元,同比增长3.36%。二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督促执收部门创新非税收入征管方式,积极拓宽非税收入途径,依规及时将罚款所得和处置所得上缴国库,2024年,非税收入6.91亿元,同比增长10.82%。三是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统筹行政事业性资产盘活工作,以县妇幼计生中心和原卫生局地块不动产为试点,通过调整土地用途、办理土地协议出让手续及房屋不动产登记,打通国有资产有偿转让渠道,在资产底数摸排分类基础上,择优选取原政务服务中心大楼、齐鲁水郡别墅、县公安局老办公楼等12处资产进行盘活,切实整合闲置和低效资产,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2024年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28,499万元,同比增长150.96%,。全面摸排全县设备资产和土地房屋资产情况,经统计全县设备资产原值30838.09万元,土地房屋资产原值379853.05万元,房屋建筑面积共186.57万平方米,土地使用面积共597.73万平方米。四是积极主动向上争取。聚焦重点领域,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增强项目申报的可行性和竞争力,提高项目资金申报争取成功率,最大限度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2024年,争取转移支付资金24.51亿元,政府债券13.05亿元。

(二)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重点支出

一是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安排各项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重点支出。2024,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72亿元,完成全年预期44.21亿元的110.21%。二是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积极策划包装项目,争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8,000万元,保障棚改旧改、供水供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标准农田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人员工资及民生支出及时按需拨付,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四是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五项经费支出同比降低17.33%,将有限财力支持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五是助力企业发展。引导县域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年累计帮助213家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需求42,700万元,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济南市提振市场信心专项担保贷款政策,全年“信心提振贷”累计在保企业684家,合计担保贷款金额21,770万元,助力企业平稳运营,提振发展信心。严格落实采购份额预留制度等支持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政策,2024年政府采购合同授予总额8,539万元,中小微企业合同授予金额7,043万元,合同占比达82.48%,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效应突出。助力产业企业发展。拨付2,395万元用于广日电梯、科源制药等骨干企业发展,支持壮大工业集群;拨付2,151万元助力商河花卉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拨付622万元用于限上批零住餐业、规上服务业等企业奖励扶持。

(三)坚持发展为民,保障民生改善。

始终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办好重点民生实事。2024年民生支出41.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43%。一是支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安排教育支出10.69亿元,助力办学条件改善、教育布局优化完善,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做好惠民生、稳就业工作。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7亿元,支持社保等民生政策稳健提标,保障五保低保、生活救助、优抚安置、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民生支出,助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三是稳步夯实健康根基。安排卫生健康支出4.38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政策,推动基层公共卫生重点项目建设投用,提升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支持改造提升薄弱村卫生室,助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四是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社区及住房保障支出6.77亿元,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安居工程提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速高品质县城建设。

(四)坚持助农惠农,聚力乡村振兴

一是进一步强化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统筹整合中央、省市县涉农资金3.19亿元,重点支持推进我县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成果六大领域,实现涉农资金集约使用。二是严格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将3.65亿元补贴资金全部通过“齐鲁惠民一卡通”直接发放,确保资金安全、公平、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使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三是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质增效。积极对接保险机构,完成小麦、玉米、花卉等险种承保工作,使用财政补贴资金0.8亿元,满足“三农”领域风险保障需求,化解农民经营风险。四是支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拨付0.51亿元支持农村综合改革,助力“一村一业”“一村一策”产业项目扎实推进,推动县域农业发展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五)强化财政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一是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和财政运行监测系统加强财政国库资金管理,强化库款运行动态监控,财政库款保障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全力保障财政经济平稳运行。二是构建防范化解全口径债务风险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债务监测平台,对我县新增政府债务变动情况进行监控,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债务,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有序消化存量,全县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三是强化重大项目建设事前统筹,统筹考虑建设实际和财力承受能力,按照先急后缓、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建设的优先序列以及投资额度,坚决防止不顾财力乱上马,从源头防止项目资金不到位、违规举债融资问题发生。

(六)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国企综合实力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构建高效治理体系。进一步理顺国有企业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将国投集团、惠商水发集团2家企业党委及下级党组织整建制划转至县委国企工委领导和管理,指导成立商投集团党支部、商通碧水公司党支部,截至目前,县委国企工委下辖2个党委、8个党支部。抓实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下辖党组织规范开展组织生活。二是加大注资力度,进一步壮大国有企业资本实力。2024年完成注资10.402亿元,分别向惠商水发集团注资5.585亿元、商投集团注资3.627亿元、国投集团注资0.132亿元,通过还本付息的形式为国投集团注资1.058亿元增加集团资产规模,提升融资担保能力、项目推进谋划水平和企业市场化运作能力。三是推进国企AA评级,提升融资能力。推动惠商水发集团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加快产投、商投AA评级进展。四是优化整合,增强县属企业活力。完成兴商土发集团与惠商土发集团合并,妥善将油气公司、粮食储备库、建筑工程检测公司等11家企业无偿划转入惠商水发集团,壮大其资产规模。将山商交运公司无偿划转至国投集团,推动我县公交事业转型发展。将原电影公司与国投集团下属惠商文旅公司、惠商教育产业公司重组整合,成立滳汤文化公司,推动我县文旅产业更高水平发展。五是加强风险防控,强化县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严格落实有关要求,对县属企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重大项目投资等事项进行指导监督,加大对县属国有企业落实“三重一大”工作指导监督力度,确保企业重大项目投资等事项依法合规。六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国企监管制度体系。通过完善薪酬、考核机制、重大事项报告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打牢基础、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共制定国企监管制度5项。七是做大做强企业营收。督促国有企业通过在本企业供应链、工程确认收入、本企业业务营收、与央企外部合作业务、与我县头部企业合作、聘请第三方供应链公司六大方向壮大营收,2024年,国投集团完成营收13.54亿元,已完成年度营收任务90.02%;产投集团营收7.75亿元,完成年度营收任务155%;惠商水务集团营收6.65亿元,完成年度营收任务133%;商投集团营收1.09亿元,完成年度营收任务90.8%。八是突出主责主业,优化国资布局。要求各国有企业围绕功能定位明确主责,并根据主责确定1至3个主业、1个拟培育主业,目前四大国有企业已完成主责主业初稿核定。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县财政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增收节支,保障重点领域,推动深化改革,持续精准发力,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

(一)坚持稳字当头,以加强收支管理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财政收入组织。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加强与税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会商协作,摸清当前经济形势下税源变化情况,加强收入分析调度,强化财政收入征管,合理确定2025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根据县委、县政府产业扶持、重点保障事项清单,大力推进财政资源统筹整合,加大统筹四本预算力度,平衡和保障财政资金分配。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坚持预算和绩效一体化,将预算绩效管理由树立理念、搭建框架、拓围扩面向夯实基础、提出重点、提质增效转变。落实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评估机制,加强重点绩效评价,强化绩效结果运用。

(二)坚持综合施策,以提升政策效能支持高质量发展

一是落实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进一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推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细,让经营主体应知尽知,确保应享尽享。二是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发行动向,加强与省市财政部门的沟通交流,进行全过程跟踪、全流程对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级资金支持。三是用好用足政府债券。做好2025年政府债券项目储备,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和再融资债券额度。建立专项债券资金全周期监管机制,确保债券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三)坚持突出重点,以强化资金投入服务保障重大战略

一是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村综合改革项目管理。二是服务实体经济振兴。聚焦重点产业链,用好产业奖补、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以商招商及社会化招商支持政策,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三是支持城市更新建设。深化运用“政府投资+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模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统筹资金支持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设。

(四)坚持人民至上,以兜牢民生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民生保障体系,保持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5%以上,统筹资金支持办好全县2025年民生实事。二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举措,用好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公益岗补贴等政策,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困难群众救助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支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医疗保障需求。

(五)坚持守正创新,以狠抓管理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深化财税领域改革。紧盯中央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动向,加强政策研究和对上争取,健全收支管理,提升资金效能。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保障重大战略、重要任务落实。二是深入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的基数依赖和支出固化格局,所有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点,以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事业发展目标为导向,以财政承受能力、可用财力为基础,根据资金实际需求、项目轻重缓急、绩效评价情况等统筹核定。三是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盘活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组织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开展新一轮清产核资。加大对县属企业的支持力度,注入高效优质资产,推动县属国有企业进一步市场化转型,聚焦主责主业抓发展,更快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要求。通过资本投入、转型升级等方式,引导国有经济向新兴产业布局。

(六)坚持底线思维,以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

一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将基层“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建立范围清晰、标准明确、动态调整、应保必保的“三保”清单制度,足额编制“三保”支出预算,确保不留硬缺口。二是牢守债务风险底线。树立底线思维,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持续化解存量、严控增量,全力打好地方债务风险防控主动仗,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加强财会监督力度。构建“1+N”财会监督制度体系,聚焦预算执行、财经纪律等重点领域,完善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

 

 

商河县财政局

2024年12月31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县财政局

2238

信息发布总数

2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