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商河县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11370126004314082B/2022-4937397
商河县文化旅游局
2022-12-20

商河县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年来,围绕“挖掘梳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整合包装秧歌文化、温泉文化,对接融入黄河文化谱系,丰富文化强县建设内涵”,县文化和旅游局抢抓机遇,深入谋划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全面落实县委“打好文化强县攻坚战”的决策部署。

一、工作情况

(一)深入整理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成立文化研究会,从宣传推介的角度编撰《走进商河》系列文旅丛书(《黄河之子》《秧歌之乡》《非遗之花》《红色之歌》《品味之乐》《生态之美》),对商河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挖掘阐释。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力度,革命烈士陵园、萧华抗战指挥所分别入选省、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0处。完成田东古墓文物保护及展示工程。商河县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又通过省文旅厅备案批复,成为济南市首家国有行业博物馆。韩庙镇店子村、龙桑寺镇刘集村正在组织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创建申报。

(二)突出秧歌文化,扎实推进非遗“两创”。保持非遗全民活跃度,今年4月份,“文旅中国·百城百艺”2021年非遗传播活力排名中,我县在全国100个城市中位列第12位,在山东省位列第一。推进“非遗进校园”,2所小学入选山东省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鼓子秧歌广场舞《欢欣鼓舞》入选山东省舞协“舞动千万家”首期教材。创编《大河之声》《花鞭鼓舞俏妞妞》《乐舞金秋》等非遗题材作品,并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展演活动。其中,以商河鼓子秧歌编创的作品《大河之声》荣获全省、全市广场舞展演一等奖第一名,并作为全省唯一参加国家文旅部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获得了国家文旅部颁发的入围奖。围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筛选“山东手造”非遗项目21个,商河老粗布提名“山东手造·优选100”,安琦布业、少得利火烧被联合认定为“非遗工坊”,并列入市级“非遗工坊”项目库。策划推出以鼓子秧歌、糖酥火烧等非遗项目体验为主题的研学旅游产品。11月,我县“以创建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被国家文旅部评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

(三)发挥温泉优势,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发挥温泉文旅康养招商专班牵头单位的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先后邀请山东健康养老集团、太平养老保险、台湾大健康集团、新旅界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等近20家文旅康养企业来商现场考察,签订海峡两岸温泉康养中心项目战略协议。推进民宿业提质增量,“温泉花乡民宿集聚区”获评济南市“泉城人家”民宿集聚区,19间民宿客房荣获“泉城人家”五星级民宿,温泉民宿创意设计夺得全市精品民宿创意设计一等奖。目前,全县8家民宿客房达到136间,其中星级民宿122间。以“喜迎二十大•畅游新商河”为主题,策划开展以赏花、骑游、采摘等为主题的旅游节会活动15个。孟庄铺村今年被评为“2022山东文旅新锐榜”创新品牌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强化区域文旅协同发展,成功举办商河温泉文化节。牵头联合乐陵、惠民、济阳、齐河等7个区县文旅局,共同发起成立了省会经济圈区县文旅发展联合体,推动鲁西北区域文旅一体化进程。

(四)扬长补短,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借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优势,策划开展新创作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征集各类文艺作品600余件。新创群众小戏小剧3部,其中2部作品荣获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一、二等奖(均为全市唯一)。推进群众特色文艺团队建设,获得省、市歌咏、舞蹈等比赛奖项17个。积极创建济南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怀仁镇和袁窦村、洼李村、刘集村、孟庄铺村4个村获评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和村。推进全民阅读“书香商河”品牌建设,新建泉城书房1处,新建图书馆儿童主题分馆1家,城乡书房2家,阅读服务点达到13处,培育阅读推广机构4家。贾庄镇荣获“山东省第七届全民阅读书香之乡(镇、街道)”。线上推出各类文化活动400余期,点击浏览量300万次,其中储家村全国“村晚”线上展播量超过150万次。实施“百戏千影进万家”文化惠民工程,“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551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播放1600场次,均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举办第二十届消夏广场文艺晚会10场次,惠及群众50万人次。

二、2023年工作打算

聚焦“打好文化强县攻坚战”,充分发挥文化强县建设专班办公室职责,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文化强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文化强县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结合文旅工作实际,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群众文化满意度。完善三级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协助推进西城区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推动镇村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常态化更新,保障文化服务功能持续性发挥。深化“五位一体”全民阅读改革工作,推动“书香商河”全民阅读品牌建设,丰富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积极推进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状态,探索从线下到线上、由集中到分散的文旅活动组织形式,做好重要时间节点的重大活动的举办和“一村一年一场戏”、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满意度。

(二)抓好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非遗活态传承,赋能特色产业发展。持续保持非遗全民活跃度,抓好“非遗进校园”工作,策划开展鼓子秧歌展演展示。做好非遗创编,打造精品演出队伍和传承示范点。紧盯国家级、省级文化赛事,筹划好各类鼓子秧歌外演活动,让商河鼓子秧歌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绽放光彩。结合“山东手造”“好品山东”评选,引导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培育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开展“非遗工坊”认定。加强与山东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等专业机构合作,研发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系列文创产品。鼓励引导非遗生产企业打造非遗研学旅游基地。

(三)抓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挖掘保护,推进文博事业发展。深入挖掘整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库。加强各级文保单位和馆藏文物的资源保护和展示利用。全力做好考古前置工作。加大文物征集力度,不断充实博物馆内容。鼓励支持村史馆的建设和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提档升级。用好红色文化旧址、场馆,策划开展系列红色文旅活动。

(四)抓好温泉旅游产业培育,打响鲁西北区域文旅品牌。充分发挥文旅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温泉旅游产业。以商河县温泉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为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山东健康集团温泉康养项目、温泉基地三期、欧蔓民宿续建等项目建设,合力争创以温泉康养为特色省级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温泉文旅康养招商专班职责,强化文旅项目招引,积极协助历史文化公园项目建设,跟进签约、在谈项目。进一步整合县域文旅资源,丰富花博会、温泉文化节等活动内容。策划开展系列乡村旅游节会活动,打造近郊游、自驾游产品体系。发挥省会经济圈区县文旅发展联合体作用,实现区域合作常态化,共同打造面向京津冀客源市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提升商河作为济南“中国温泉之都”重要承载地的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县文化和旅游局

453

信息发布总数

56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