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商河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13701260043250729/2025-6644065
县统计局
2025-04-10

商河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2024年商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1]

商河县统计

国家统计局商河调查队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商河县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以质效提升为抓手,深入落实“一三四六”工作思路,聚焦“四个一”工作目标,加快推动各项宏观政策落地落实,全力稳增长、促发展、保安全,全年经济运行保持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社会大局和谐安定,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经济南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88.1亿元,名义增长5.2%,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90.0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37.5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构成比21.0:31.3:47.7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健康产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6.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59.4亿元,增长5.3%;现代金融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13.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3%;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8.3%,占比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新兴动能发展势头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9%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9.5%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983人,开展招聘会76场,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9亿元,失业保险金0.11亿元,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0.12亿元。全年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场2400人次、补贴性培训58个班期3141人次。引进博士26人、海外留学人员19人、青年人才2100余人、新增工程师63人,培育省级高层次人才1人,齐鲁首席技师2人。认定初级职称465人,评审通过中高级职称353人,9家享有自主评价机制企业累计认定高级工188人。

社会治安大局和谐稳定。发起全市首起全国电诈集群战役,民意感知评测成绩、刑事破案率均保持全市前列,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6.1%、行政案件发案同比下降9.4%,全县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75.8亿元,牧业产值28.4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3亿元,增长4.5%,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3.4万亩,增长0.06%;粮食总产84.9万吨,增长1.0%,播种面积和总产连续八年实现“双增”。科学推进造林绿化,通过异地补植、提升改造防护林带等形式完成造林面积422亩。

畜牧业生产整体平稳。2024年末全县生猪存栏12.3万头、牛存栏4.9万头、羊存栏9.7万只、家禽存栏428.5万只;2024年全年生猪出栏25万头、牛出栏3.4万头、羊出栏18.4万只、家禽出栏1464.4万只。肉类总产量5.0万吨,禽蛋产量4.6万吨,牛奶产量19万吨。

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全县设施农业个数2.4万个,设施种植面积8.7万亩。设施蔬菜产量55.9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50.8%;花卉设施种植面积4383亩,增长2.4%。

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济南高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高更调味料改扩建项目”、济南三兴食品有限公司“蔬菜热杀菌罐藏食品项目”等优势产业集群项目有序推进全县9家农业企业晋升市级龙头企业,5个产业化联合体晋升市级产业化联合体。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9家,其中省级10家、国家级1家。深入实施“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412个村纳入帮扶共建范围。健全“3218”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创新使用“四步识别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县共有享受政策脱贫户4876户、8717人,防返贫监测户72户、238人。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强县成效显著。全年工业增加值71.6亿元,增长9.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2.5%,居各行业首位,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1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工业总产值增长4.8%;营业收入233.4亿元,增长0.9%;利润总额10.0亿元,增长4.3%

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县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5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54.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6.9%。五大百亿产业集群覆盖企业185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0.0%,增长5.5%,其中生物医药化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9.3%、16.3%。

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4.5万吨,下降1.5%;水泥191.8万吨,增长4.7%;饲料30.3万吨,增长0.4%;纸制品14.6万吨,增长9.2%;玻璃包装容器3.1万吨,增长9.9%;商品混凝土136.2立方米,下降15.3%;日用玻璃制品6.4万吨,增长19.0%;小麦粉36.6万吨,增长15.0%营养、保健食品1.9万吨,下降7.6%。(见附表)。

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4.5

-1.5

水泥

万吨

191.8

4.7

饲料

万吨

30.3

0.4

纸制品

万吨

14.6

9.2

玻璃包装容器

万吨

3.1

9.9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36.2

-15.3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6.4

19.0

小麦粉

万吨

36.6

15.0

营养、保健食品

万吨

1.9

-7.6

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建筑业总产值2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51家,比上年增加7家;签订建筑合同额45.5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3.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8%。

四、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7.2亿元,比上年增长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0亿元,增长6.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18.0%;金融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8.0%;房地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3.0%;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8.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39家,涵盖9个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增长6.7%。

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县载货汽车营运车辆3168辆,总吨位数3.8万吨。载客汽车220辆,其中班线(含包车)67辆、出租48辆、公交105辆。班线(含包车)客运量71.8万人次,班线(含包车)客周转量7930.4万人公里。公交客运量90.2万人,公交运营总里程389.5万公里。出租客运量27.5万人,出租载客里程289.4万公里。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运行平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长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7.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0%。分结构看,建安投资同比增长10.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7.6%,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1.4%,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9.5%,民间投资占比42.5%,占比同比增长4.0%,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6.8%

房地产市场仍处低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2.1亿元,同比下降7.7%;商品房销售面积4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5%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稳步恢复。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9亿元,同比增长3.1%。限额以上单位[5]实现销售额128.7亿元,同比增长9.7%。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8.9亿元,同比下降1.0%。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个,成交额2.1亿元。

线上消费快速增长全年网络零售额58.3亿元,增长11.6%。限额以上贸易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0.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2%,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提档升级。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96.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8.7%,其他类增长114.6%,化妆品类增长29.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8.9%,日用品类增长22.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5%。

外资外贸活力增强。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9.2亿元,增长6.9%。其中,出口45.9亿元,增长9.3%;进口3.2亿元,下降18.2%。合同利用外资12696万美元,增长19.3%;实际使用外资3429万美元,完成率62.35%。

七、财政、金融

重点领域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3.9亿元,增长5.4%;其中税收收入16.9亿元,占比达7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7亿元,下降0.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6亿元,增长12.5%;教育支出10.7亿元,增长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9亿元,增长16.7%;卫生健康支出4.4亿元,下降4.8%;城乡社区支出5.5亿元,下降14.7%。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截至2024年底,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6.1亿元,比年初增加37.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4.3亿元,比年初增加32.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0.2亿元,比年初增加33.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52.9亿元,比年初增加8.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27.3亿元,比年初增加24.7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提质升级。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9家、已公示43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79家全县完成技术合同认定备案登记98项,合同成交额3.5亿元;新增山东省科技成果登记4项,累计达13项;新增纳入山东省重大科技成果库管理的科技成果7项,累计达10项。全年共申报市级以上人才项目60项,其中国家级人才项目26项,科技部6项,申报数量、质量均实现大幅提升。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全县总量达到10家;获批济南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家,全县总量达到9家2024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45.2%。全年共获授权、引入发明专利173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34家。2024年底,全县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11706件。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县一中高三教学楼、新食堂和第七实验幼儿园、第八实验幼儿园建成使用,西城中学西校区竣工验收,新引进教师175名,中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4.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72.0%。2024年末各类在校学生9.31万人,其中,职业高中在校生0.31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11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18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16万人,幼儿园在校生1.5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0.01万人。教职工5353人,其中专任教师5167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商河县第四十一届鼓子秧歌汇演。商河老粗布制作技艺入选第六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选县级非遗工坊2处,申报泉城非遗坊1处,成功入选济南市“非遗在社区”优秀案例5个。县图书馆新增6家图书服务点和图书流动服务站,拓展流通图书9000余册,惠及周围群众3万余人。图书馆新增阅读程序3个,移动图书馆电子书更新3500册,电子图书资源库已上线图书超过30万册。全县各镇(街)综合文化站均已达到二级站以上标准,其中4个综合文化站达到一级站标准。

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稳步提升。2024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65处,其中县办公立医院2家,妇幼健康服务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镇卫生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家,村卫生室321所,护理院2家,社会办医院3家,个体诊所111家,护理站3家。“1个中心3个站6个点”的120急救体系全面建成,急救体系网络持续健全。县人民医院揭牌成立北京肿瘤专家团队工作站,县中医医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实现镇(街道)全覆盖。

九、能源、环境、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末,全县可再生能源并网共计94.8万千瓦,其中,生物质发电并网4.0万千瓦;风力发电并网49.5万千瓦;光伏发电并网41.3万千瓦。全年绿电发电量19.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8.5亿千瓦时。

全社会用电量稳定增长。全社会用电量2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1%,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2亿千瓦时,增长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亿千瓦时,增长15.9%;第二产业用电量11.5亿千瓦时,增长4.0%;第三产业用电量3.0亿千瓦时,增长6.1%。工业用电量11.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55.4%,增长5.0%。

城区建设提质增效。新建提升绿道30.2公里,开放共享绿地12处,建成公园2处、公共停车场2处。城区绿地面积973.9万平方米,绿地率40.1%,绿化覆盖率4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4平方米/人。山东港华济阳至商河高压燃气管线工程(商河段)全部建设完成;智慧供热大脑(商河试点)项目正式运行;鑫源路、银东路、宝源街供热管网项目建成投用,全县管网总长度达394公里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6.3%,同比增加6.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36,同比改善6.8%。全县6个市控及以上考核断面和2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水质指数改善率11.9%。

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县消防救援队伍先后接处警情914起,出动车辆1486辆次,出动人员9349人次,抢救被困人员42人,抢救财产价值1388万元,保护财产价值2831万元未发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和亡人火灾事故。查处酒醉驾800余起,超员超载1400余起;查处不佩戴头盔处罚8500余起,警告4000余起。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629601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4.12∶100。全年申报出生率6.74‰,申报死亡率10.45‰,自然增长率-3.71‰。年末常住人口52.80万人,比上年增长0.4%,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2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31%,提高1.57个百分点。

居民收支平稳增长。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14元,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75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2元,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1.69:1,比上年同期缩小0.02,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优化。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921元,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044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42元,增长5.3%。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3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2万人和44.0万人。年末全县共有四星级养老服务机构1处,三星级养老服务机构、设施27处,二星级养老服务设施288处,一星级养老服务设施124处,养老服务设施评星定级率达100%年末全县城乡低保对象13714名,发放救助资金1.0亿元;特困供养对象2402名,发放供养资金0.5亿元;残疾对象12341名,发放补贴资金0.3亿元;经济困难老年人7165名,发放补贴资金0.08亿元。

注释:

[1]2024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商河统计年鉴——2025》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数据进行了修订。

[3]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单位包括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农业成果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林业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畜牧养殖场数据来自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技局;户籍、社会治安、民用机动车、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相关数据来自县民政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城镇职工保险参保数据来自县人社局;环境保护相关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商河分局;城市建设相关数据来自县住建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进出口数据来自县商务服务中心;文化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消防数据来自县消防大队;医疗保险类数据来自县医保局;金融数据来自县人行;招商引资、外资数据来自县投促局;残疾人保障数据来自县残联;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商河调查队。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县统计局

729

信息发布总数

2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