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晓宾委员:
一、关于“提高建设标准”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过程中,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深入聚焦全县“品质原粮”等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现代水网规划等,科学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规划布局,同时紧盯项目区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并根据区域地质、水质等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切实加强灌排等基础设施配套,确保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此外,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中央预算内资金、省市财政配套资金以及地方债券资金,因此建设标准能否提高取决于上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
二、关于“保障资金投入”
该建议超出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职责范围。
三、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建设”
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20〕12号),要求各地建立“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使用者自护、受益者参与”的管护机制;2021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运行管护办法(试行)》,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运行管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以及‘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使用者自护、受益者参与’的原则进行。乡镇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责任,负责区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各类工程运行管护,建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标准,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工程运行管护工作落实到位”。每年项目竣工验收后,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都会按照要求,指导帮助项目镇街建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标准,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管护工作水平,减轻镇街管护经费压力,确保高标准农田既能建好,更能管好、用好,2023年6月,县农发中心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在认真分析总结以往各种管护模式优势短板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政企合作”的方式,与创意银航(山东)技术有限公司携手创新了全省第一个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物业管护模式,成功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贯通,软件硬件联动协同”的全链条、闭环式管护体系,开创了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广大项目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典型案例在全省宣传推广。
感谢您对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商河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
2024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