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郑路镇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度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一、指导思想
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总体评价方案》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以“和谐”、“规范”、“创新”、“有效”、“发展”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为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和谐发展,实现师生快乐学习、幸福工作、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新时期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1.构建和谐校园,营造和谐领导班子、和谐年级组、和谐教研组、和谐备课组、和谐班级的良好氛围。
2.规范学校管理,创新机制,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在教师中明确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意识,在中层以上干部中明确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意识,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4.注重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形成本校特色的德育体系。
5.聚焦课堂教学,积极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模式,“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细化,形成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6.认真抓好校本教研,广泛开展学科和个人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课堂中的问题、学生中的问题,以课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教师积极撰稿、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
7.创新和丰富学校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搞好对外宣传和对外开放工作。
8.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9.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对学生的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五项管理”。
10.继续加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乒乓球、羽毛球训练常态化规范化。
三、具体工作
(一)抓好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1.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学校章程建设,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力求使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来引导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的健康发展。
2.规范校务公开制度。发挥教工民主监督职能,通过教代会组织改选,健全教代会机构,开好教代会,利用好教师群的教师交流空间,给教师搭建参议学校大事的平台;利用好家长委员会,组织好家长会,学校开放日,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规范课程管理。严格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制定学校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大课间活动安排表;开齐、开足、上好新课程要求的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认真上好“两操”,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艺术活动。
4.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执行县教体局招生方案,本着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认真完成2023年招生工作。
5.规范后勤服务工作。加强校产的使用、维护工作,确保学校教师多媒体设备、专用教室和各类设备正常使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创新德育模式。
1.强化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各年级针对本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生源情况,确立本年级的教育管理制度、主题活动,初步建立起德育工作重点: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辅,高年级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在此基础上形成主题活动、班团队活动方案,并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校本德育建设体系。
2.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学校将举办“学雷锋主题月活动”、“读革命先烈故事演讲比赛”、“感恩教育”、“庆六一主题教育活动”等,并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各年级、各班级、各学科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家长、学生对学校教师的合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为特殊学生配备成长导师,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育需求,提出合理、科学的意见和建议,为每位学生成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4.认真开展体育活动。继续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艺术活动”,保证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的足量,保证学生每天超过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继续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如校体育运动会、体育兴趣小组、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活动等。
5.抓好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手机管理,做好预防小学生过早近视、沉迷网络和游戏的教育引导工作,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6.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班主任书架,用好《德育报》、《班主任》等期刊杂志,给班主任配备一两本班主任工作专著,要求每学年完成一篇读书心得加一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形成一支有特色的班主任队伍。
(三)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
1.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新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在全面学习“先学后教”课堂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2.认真执行课程表和作息时间,保证按时入睡的好习惯。准时、按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孩子尽快进入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准时上床、按时入睡的习惯,每天晚上8:30—9:00入睡。不给孩子安排过多的校外培训和作业,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拥有更好的睡眠。能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把握恰当,教学环节紧凑流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学有所获;强化实验教学,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开齐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
3.精心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遵循“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到难易适度,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4.继续认真抓好以校本教研为主体、以教育反思为重点的教科研工作。抓好1个重点课题的研究,广泛开展学科和个人课题研究,每一项研究都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争取在论文评比和发表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创新机制,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师德建设。要求全体教师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合作、提升创新能力,树立优秀教师典型,明确教师努力方向,以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
2.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制订教师教育教学等工作的绩效考核方案,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间的良性竞争,促进教师队伍发展,为德、才、能兼备的教师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3.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选拔、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名教师和高水平教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4.加强校本培训。除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还将把教师送出去进行集中培训,在教师中真正树立起“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训”的意识,让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五)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
1. 营造温馨的校园氛围。加大校园文化环境布置的力度,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开展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上,放在培养明德文化的共同价值观和内在精神上,放在审视并逐步构建明德新文化、新精神上。少先队积极开展特色活动,活跃教师学生身心的同时,也培养师生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共同营造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扩大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教师、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归属感、幸福感。
2.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加强校园安全的预防工作,建立总务部门每日巡查校园制度,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卫生死角与安全隐患问题,最短的时间内整改落实到位。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尤其要继续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杜绝火灾、食物中毒、楼梯踩踏、溺水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的安全。
3.抓好宣传工作。继续发挥我校的师资优势和质量优势,进一步搞好对外宣传和对外开放工作。继续借助各种教育宣传平台,及时、准确、全面上报教育信息,宣传我校的办学成果和办学经验,宣传我校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宣传我校关于教育公平、行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等等。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让社会公众对我校有客观的了解和公正的评价,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六)做好家长委员会工作。
为使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全覆盖,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家委会工作。家委会工作要做到切合实际,注重落实,抓出实效。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