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商河县殷巷镇中心小学2024-2025年劳动教育计划
商河县殷巷镇中心小学
2025-06-30

商河县殷巷镇中心小学2024-2025年劳动教育计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多年来,商河县殷巷镇中心小学始终践行“博雅教育”的育人理念,以“育文雅学生,塑儒雅教师,建优雅校园”为办学目标,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把“美”的种子播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葫芦娃》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乐在其中、美在其中,让美的创造、美的心灵和美的记忆烙印在每一个殷小学子的亲身体验里,潜移默化中,培育他们对真善美的认知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劳动教育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2025年劳动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根本路径。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促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充分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的作用,全方位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根基。在2025年,我们将紧密围绕这一核心思想,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创新模式与多元路径,让劳动教育在校园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实施目标
   深化劳动认知与观念塑造: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劳动的内涵、价值与意义,深度领悟劳动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以及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助力学生树立起正确且坚定的新时代劳动观念,全面提升劳动意识,熟练掌握基本的劳动能力 ,让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成为学生的内在自觉。
 强化社会实践与责任担当:激励学生积极踊跃地投身于各类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深入社会开展调研等形式,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增进对社会的全方位了解与深刻认识。在实践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从而逐步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提升生活与劳动技能水平: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一系列基本生活技能,如烹饪营养美食、高效整理家务、巧妙进行手工制作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让学生深入学习并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劳动表现,逐步养成高度负责的生活态度,能够自信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激发学习兴趣与创新精神: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使其养成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科学态度。通过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创新基础 。 
    三、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体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组织形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本学年将进一步借助校内“葫芦园”和校外“四杨庄园”这两处优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精心组织各类集体劳动实践活动。例如,在春季组织学生集体在“葫芦园”中进行葫芦种植,从翻土、播种到日常养护,让学生全程参与,感受植物生长的神奇过程;在秋季,带领学生前往“四杨庄园”参与水果采摘和农产品加工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丰收喜悦的同时,了解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中共同成长 。

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形式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独特优势。在2025年的劳动教育中,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开展活动的机会。如布置学生在家庭中独立完成一项长期家务劳动,像每周定期打扫房间、清洗衣物等,并要求学生记录劳动过程和心得体会。此外,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手工劳动创作,如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创意手工艺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生完成个人活动后,组织班级内的分享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经验和收获,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
    四、途径和方法
   优化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组长:石立武,全面统筹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制定劳动教育发展战略和决策,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劳动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副组长:赵光诚,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监督劳动教育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
  成员:劳动教育教师及全体班主任老师。劳动教育教师负责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与指导,研发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班主任老师负责班级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关注学生的劳动表现和成长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 。
   学校明确专人负责劳动教育的管理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配备专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基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德育处加大劳动教育实践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如制作精美的劳动教育宣传海报、拍摄生动有趣的劳动教育宣传视频等,同时做好违纪情况统计通报和劳动技术指导工作;总务处根据劳动教育需求,及时采购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工具和设施,保障劳动教育活动的物资供应;年级组加强对各班劳动教育课的督促与协助,定期组织年级内的劳动教育交流活动,分享优秀经验和做法,对年级各班劳动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入班级考评;班主任老师合理分配劳动任务,组织学生认真完成校园劳动和家务劳动,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将评价结果准确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和劳动档案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通过定期组织在职培训、邀请劳动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校内劳动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等多元化方式,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拥有1名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劳动教育教师以及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在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给予劳动教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待遇和机会,充分调动劳动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开展和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表现优秀的劳动教育课教师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树立榜样,激励更多教师投身劳动教育工作 。
    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劳动教育业务培训、经验交流会议、案例研讨活动和教学技能大赛等,拓宽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此外,进一步挖掘校外劳动教育资源,广泛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手工艺人、企业技术人员等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定期邀请他们走进校园,为学生传授实用的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丰富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指导 。
      创新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注重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在传授劳动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勇于探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认知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界限,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有机融合,如在语文写作课上,让学生描写劳动过程和感受;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以劳动为主题进行创作;在科学课上,探究劳动中的科学原理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行为能力 。
     班主任老师要积极配合劳动教育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完善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与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更注重学生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态度,实现“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劳动情况 。 
    精心策划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如举办劳动成果展览,展示学生在种植、手工制作、家务劳动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开展劳动技能大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劳动技能和风采;组织劳动故事分享会,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劳动经历和感悟等。通过这些展示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
   在成果展示和评价小结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创造力 。 
    五、具体措施 
    科学规划劳动教育课程 
    制定详细明确的劳动教育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每周开设1节高质量的劳动教育课。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总课时安排,科学统筹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确保一至二年级学生每周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学生每周劳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 。 
    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专门的劳动教育实践记录手册,用于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心得体会和教师评价等内容,为学生的劳动成长留下宝贵的记录,也为劳动教育评价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 
     深化《葫芦娃》校本课程建设与跨学科融合
     在已有的《葫芦娃》校本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深入挖掘课程内涵,丰富课程内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参与课程研发,对课程进行优化升级,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 。 
     积极推进《葫芦娃》校本课程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开展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阅读和写作活动,让学生了解葫芦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在美术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葫芦绘画、葫芦雕刻等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在科学课程中,研究葫芦的生长规律、种植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音乐课程中,创作与葫芦相关的歌曲或乐曲,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受葫芦文化的魅力。通过跨学科融合,延伸课程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教育素养 。
      推动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
     将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卫生、校园美化工作紧密结合,实行楼道、操场等公共区域各班大包干制度,明确班级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卫生检查和评比机制,每周由少先队组织专人进行检查打分,将检查结果记入每周流动红旗考核评比,并纳入班级量化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美化活动,如种植花草树木、布置校园文化墙、设计校园景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创造美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审美能力, 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 。
    丰富劳动教育宣传活动形式与内容
   举办劳动周活动:每学年精心策划并开展1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劳动周活动。在劳动周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内劳动技能竞赛、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劳动模范事迹报告会等,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 。
   开展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每月至少安排1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工厂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生产劳动体验等活动。特别是在“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重要节日,结合节日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在“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劳动;在“五一劳动节”举办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在“中秋节”和“春节”组织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帮助家人准备节日美食、打扫卫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
   加强校园宣传阵地建设:在校园内张贴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劳动教育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定期更新学校宣传栏的劳动教育专题板报内容,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优秀劳动心得和劳动教育活动照片等。利用校园广播开设劳动教育专栏,定期播放劳动教育相关的故事、歌曲、新闻等,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 。
    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劳动教育知识、优秀案例和活动成果。制作精美的劳动教育宣传短视频,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和成长点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扩大劳动教育的影响力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网络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劳动教育网络,加强三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劳动教育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活动 。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每学期制定详细的劳动任务清单,明确家庭劳动的内容和要求,指导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家庭劳动任务。如低年级学生可以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等;高年级学生可以承担一些较为复杂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家长及时记录学生的家庭劳动表现,并反馈给学校,学校将其纳入学生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 
     积极与社区合作,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环境整治、关爱孤寡老人等。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社区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涵盖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成果等多个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 。
     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详细的劳动档案,记录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劳动表现、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情况以及取得的劳动成果等。劳动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为学生的评优评先、升学推荐等提供参考 。
    加强劳动教育成果推广与交流
    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宣传学校劳动教育的优秀案例、成功经验和活动成果,展示学生的劳动风采和成长收获,树立学校劳动教育的良好形象 。
   加强与其他学校、教育机构和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各类劳动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成果展示活动,分享我校劳动教育的特色做法和创新经验,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我校劳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
 
在新的一年里,商河县殷巷镇中心小学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努力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教育在校园内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

2024年9月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商河县殷巷镇中心小学

65

信息发布总数

0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