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殷巷镇中心小学艺术教育工作2025年度发展报告
字号:
大 中 小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沃土,艺术既是文化精髓的凝聚,亦是其重要载体。美育旨在涵养学子审美能力与创造禀赋,引领学生崇高情操,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创新意识,奠基全面发展。加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核心路径,对营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意义深远。我校恪守"爱与责任"理念,以课堂为根基,活动为羽翼,扎实推进艺术教育工作,兹将本年度要况陈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艺术课程建设,保障学校艺术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发挥。
学科教学乃艺术教育主阵地。我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规范开设音乐、美术及书法课程。每班每周设音乐、美术各2课时,书法1课时,辅以每日习字十五分钟。坚持普育原则,依循课标精研教材,结合学情拓展内容,常态化开展艺术实践,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在国家课程与校本特色交融中,赋予学生独特美育滋养。在规范课堂教学基础上持续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效能,实现教学品质精进。
二、优势的教育师资是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优质师资为艺术教育砥柱。我校2024-2025学年度在校生934人,教职工66人,分设22教学班。配备音乐、美术、舞蹈专用教室各1间及音美器材室1间。严格按标配置专职艺术教师5名,均具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合理,队伍精干稳定。教师恪守育人初心,精研专业,彰显团队精神;治学严谨,出色完成教育使命。秉持先进理念,兼具课堂教学与活动组织双优能力,积极参与各级专业竞技与研修。
三、规范的艺术教育管理提升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显成效
校领导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构建副校长统揽、德育主任督导、艺术组长实施的三级管理体系。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过程管理,依托灵动课堂机制保障活动有序开展。德育处直管艺术教学与活动实施,提升协同效能。深化教研"五个一"机制:青年教师制定专业成长方略;每周开展教研并详实记录;每月撰写精品教案;每学年组织优课或教学设计竞赛;每学期凝练教学心得。建立社团周活动制与"说听评"课制,强化随机听课反馈,敦促教师精研教学,助推青年教师专业精进。
四、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校根据艺术教育教学和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需要安排艺术教育经费,保证艺术教育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正常开展。经费支出在班级艺术节上,同时教学设备的维修也是一部分,正常的教学材料需求不大。
五、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
课外活动践行"爱与责任"宗旨,面向全体开展适龄艺术实践。学校根据自身条件,结合重大节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学校社团有合唱、舞蹈、绘画、书法、剪纸,五大社团坚持每周训练,每月有提高,学期有成果,确保时量、内容、品质三维落实。
为学生的艺术特长搭建展示舞台,同时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我校举行班级艺术节活动。在美育老师的组织下,全校各班主任积极参与指导,各班遴选佳作参加学校展示活动。本年度绘画展征集作品五百余幅,参展率达55%,有效激发学生对艺术追求热忱。
六、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着力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廊道设国防科技文化墙、传统文化展窗及学生美术作品长廊。学生的绘画水准持续精进,构筑典雅和谐的美育生态校园环境。
七、重点项目推进——葫芦烙画
葫芦烙画为非遗瑰宝,以烙铁为笔,融国画白描、工笔、写意技法于葫芦表皮,创作人物山水花鸟。画面呈焦墨至留白多阶层次,兼具国画渲染神韵,烙痕与葫芦共生永存,艺术价值卓然。特聘民间艺人为校外导师,同时参与了济南市美育浸润计划-葫芦烙画项目,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烙画技艺,感悟中国传统瑰宝的艺术魅力,提升文化素养与技能,助推"葫芦烙画"文化在校园扎根繁茂。
八、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艺术素质测评作为育人重要环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潜质发掘与培养。每学期实施专项测评:音乐考核乐理、视唱与演绎能力;美术评估理论、创作及手工实践。测评成绩录入期末报告单。未来将推进测评精细化、专业化建设,注重过程性评价,深化家校美育共育,赋能学生美育发展。
展望未来,我校将持续秉持"爱生学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师资建设,规范艺术教育活动,凝练特色品牌,优化社团发展模式,构建更卓越的艺术育人体系。
商河县殷巷镇中心小学
2025年6月30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