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尽快落实农村弱势群体保护援助机制”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针对于“留守儿童”往往是由其祖辈进行监管,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学习、身心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关注较少,致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存在一定困难。针对此现状县教体局积极筹措,将关注、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成长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为确保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开展工作如下。
(一)动态管理,涵盖每个“留守儿童”。自2011年9月开始,每学期初各学校,对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详细掌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做到了“五个清楚”, 即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的心理及健康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将“留守儿童”信息整理建档,动态管理,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动态和需求。
(二)结对帮扶,促进健康成长。各幼儿园、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几的模式,确定帮扶教师,通过心理辅导、课业帮扶、家访电访等形式,加强对教育留守学生教育,促进健康成长。帮扶教师建立了“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分析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详细记录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和留守学生的成长过程,确保完成本学段学业。关爱工作中重点做到了“三管一强化”,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心,不断强化帮扶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强化督导,务求工作实效。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切实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作为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县教育系统重点工作考核,定期调度,定期研究,根据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赋分,作为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依据。
(四)主题实践,提高工作针对性。我们在全县各学校、幼儿园中发起“家访进万家,满意在教育”的全员性家家访活动。通过家访全面细致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存在问题,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帮扶对策,有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县教体局研究出台了《关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
(五)创新载体,丰富工作内容。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载体,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我和爸爸妈妈见个‘面’·亲情视频”、亲情电话、QQ聊天等活动;积极建设心理辅导室,定期开展与“留守儿童”心理访谈活动,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各中小学组织学生成立了学生志愿者“手拉手”爱心小分队,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针对爷爷奶奶这些临时监护人的特点,学校定期确定一个教育活动主题,组织召开爷爷奶奶家长会,指导他们科学关爱教育孩子;各幼儿园、中小学结合课后延时服务,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积极开展“我的生活很精彩”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在活动中培养爱好,张扬个性,增强自信;通过组织法制报告会、安全教育报告会、“法制校长”进校园等活动,全方位、全过程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今后,我们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整体推进,取得实效。二是进一步优化家校联系长效机制。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家访活动,通过家访工作的常态化,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真实情况,增进师生感情,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三是督促引导各中小学、幼儿园克服师资等困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帮扶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关爱工作的效果。四是通过家长学校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家庭教育的指导力度,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实现家校有力配合。五是进一步宣传发动工作,呼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关爱“留守儿童”,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加强村庄、社区等校外工作引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工作模式,全方位、无缝隙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六是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协调团委、妇联、公安、文化等部门,密切配合,大力协作,形成全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一盘棋的格局。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商河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2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