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提案》(第44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为促进夜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我局坚持“服务民生”与“规范管理”并重原则,着力构建“精准服务、科学疏导、柔性管理、长效保障”的工作格局,具体措施如下:
(一)立足实践,夯实规范发展基础。我局始终以“温暖城管”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柔性执法与规范管理相融合的新路径。在协调设置临时便民夜市及疏导点时,充分调研,科学规划布局经营区域,重点选择步行街、公园广场、大型社区附近等非主干道、非敏感区域,严格避开交通要道、学校医院周边,确保通道畅通、安全有序,从源头规避无序占道。目前,县城区内设置有泰和名都、武夷山南、利民街三处全天候开放的临时便民市场,在兴隆街(鑫源路至明辉路段)设置了夜市,经营时间为夏季晚6:00至晚10:00,冬季晚5:30至晚9:30,商西路与文昌街交汇处“晨曦摊区”也已开放夜市,同时未来广场也设置了夜市外摆区域,有效推动了夜间经济发展。
(二)精细管理,系统提升服务能级。通过网格化管理、错时上下班等方式,加大日常执法巡查力度,实现全天候巡查无缝衔接,执法过程中坚持“721”工作法,践行“三度”执法模式,以教育劝导为主、行政处罚为辅,不断推进市容秩序治理精细化、常态化。对于各临时便民夜市,合理调配执法力量,重点加大夜间巡查频次,延长巡查时间,督促经营者在夜市范围内规范经营,有效强化夜间市容秩序保障。对于类似未来广场夜市等集中外摆项目,我局主动靠前服务,围绕业态布局、摊位设置、运营时间、安全间距、垃圾处理等核心要素提供“定制化”规范意见,确保项目既繁荣有序,又符合城市管理标准。
(三)凝聚合力,构建共治共享格局。为长效维护好城市市容环境秩序,我局以商西路与文昌街交汇处“晨曦摊区”便民助农驿站作为试点,推出“一摊一档”精细化管理制度,为有意向长期经营的商户建立专属档案,详细记录身份信息、经营类型、时段位置、家庭状况及历史记录等,变模糊管理为精准服务。此外,推出"小板凳恳谈会"模式,执法队员与经营者在摊区现场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实现从"单向管理"到"双向共治"的转变。推出“自治联盟”模式,引导、协调经营者建立自治联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通过"共商共治+自我管理"的模式,既提升了管理效率,又增强了经营者的参与感与归属感。
夜间经济是城市温度与治理智慧的试金石。商河县城市管理局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夜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让城市的灯火既璀璨动人,更温暖民心。
此复函已经张昊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领衔委员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商河县城市管理局
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