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广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临时摊点”治理的提案》(第20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为促进“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我局坚持“服务民生”与“规范管理”并重原则,采取系统化措施予以引导规范。
(一)科学规划布局与时间管理。在协调设置临时便民市场及疏导点时,充分调研、合理选址,重点选择在居民区周边、步行街、公园广场等非主干道区域,避开交通主干道、学校周边等敏感区域。同时,依据各区域承载能力,严格控制摊位容量,防止堵塞道路、妨碍通行。针对市民集中反映的夜市噪音扰民问题,明确划定允许经营时段,要求经营者严格遵行,确保有序经营,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
(二)着力完善执法巡查与基础设施配套。监管方式上,通过网格化管理、错时上下班等方式,加大日常执法巡查力度,实现全天候巡查无缝衔接。执法过程中坚持“721”工作法,践行“三度”执法模式,以教育劝导为主、行政处罚为辅,不断推进占道经营治理精细化、常态化。同时,积极协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设便捷卫生设施与分类垃圾桶,建立定期清运维护机制,切实改善经营环境与市容面貌。
(三)建立协同共治的长效管理机制。为长效维护好城市市容环境秩序,我们以商西路与文昌街交汇处“晨曦摊区”便民助农驿站作为试点,推出“一摊一档”精细化管理制度,向经营者免费发放摊位证、建立专属档案,详细记录经营类别、联系方式、经营时段等信息,变模糊管理为精准服务。此外,推出"小板凳恳谈会"模式,执法队员与经营者在摊区现场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实现从"单向管理"到"双向共治"的转变。推出“自治联盟”模式,引导、协调经营者建立自治联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通过"共商共治+自我管理"的模式,既提升了管理效率,又增强了经营者的参与感与归属感。
发展“地摊经济”关乎民生就业,规范管理关乎城市品质与安全。我局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在激发市场活力与维护良好城市秩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努力推动我县“地摊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城市的“烟火气”与“文明风”和谐共生。
此复函已经张昊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领衔委员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商河县城市管理局
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