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简体版 繁体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市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内容详情

商河县人民政府对济南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520105号关于“关于加快商河县与起步区对接融合发展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6-26

代表提案者

张才林

会议届次

济南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关于加快商河县与起步区对接融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建议提案编号

1520105

承办单位

商河县人民政府

办理方式

承办

答复时间

2023-06-15

办理类型

A

答复内容

张才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商河县与起步区对接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交通互联互通,打通融合发展的“大动脉”

近年来,商河县聚心聚力打好交通强县攻坚战,积极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了新的突破。A1级通用机场和德龙烟铁路商河货运站场建成投入运营;济商大道、济滨高铁、高德高速、京沪高速互通立交、G340商河段改建、市域铁路S1线等对外互联互通重点交通项目稳步推进,高快一体、陆空并存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形成,其中:

济商大道(原商河至起步区快速路)项目:该项目北起德龙烟铁路商河站,南至起步区G220改线,总长度约63公里(商河境内34公里,济阳境内29公里)。远期北延至德州乐陵,南延经起步区规划路接入主城区,是省会经济圈北部一体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通道。商河境内南段(G340至通用机场):全长12.6公里,概算投资约6.5亿元,工期三年,2021年2月底正式开工建设。其中,付太沟至通用机场段7.1公里于2022年10月底完工通车;G340至付太沟段5.5公里,预计8月份开工建设。商河境内北段(北外环至德龙烟铁路):全长11.4公里,已经调出基本农田,制约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已解决。济阳和起步区段:全长28公里,市交通运输局先后多次组织商河、济阳、起步区召开项目协调会,并已将该项目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调整计划。济商大道项目目前已具备全线开工建设条件。

济滨高铁(商河段)项目:该项目总里程约 38.29公里,总投资约60亿元,工期4年,2026年完工,目前,该项目前期土地征地拆迁、电力设施已基本完成,预计9月初正式开工建设。

高德高速(商河段)项目:高青至商河段全长57公里,途经高青、惠民、商河3县,我县境内约34公里,设互通出口2处、服务区1处。该项目于2023年11月份正式获得自然资源部用地批复,征地补偿、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土地划拨等相关手续已顺利办结。商河至平原段项目全长57公里,项目总投资约78.3亿元,途经临邑县、陵城区,我县境内约9.67公里,设互通立交1处、收费站1处。该项目2022年12月份正式获得自然资源部用地批复,目进行土地征收拆迁工作。

京沪高速商河互通立交及连接线项目:该项目北距乐陵南互通立交约11.6公里、南距商河互通立交约17.4公里,连接线全长约2.5公里。目前该项目土地征收批复手续正在等待省自然资源厅审批,设计图纸已经省交通运输局审查完毕,清表工作基本完工。

国道340商河段改建项目:该项目已列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鲁交规划〔2021〕64号项目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交通运输厅行业审查,市、县分别出具配套资金承诺函,2023年2月份获得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复,预计6月份可完成项目立项。

市域铁路S1线项目:市域铁路S1线(济南至商河市域铁路)项目线位已于2022年10月在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预留,并将该项目纳入《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鲁政字〔2021〕127号)。我县也已将该项目线位在《商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预留。经与山东轨道交通勘察设计院对接,该项目规划起点为济南北站,终点为商河县青年路站,全长65公里,其中商河境内25.4公里,在玉皇庙增设两个站点,线路路由及站点设置正在深化研究过程中。

下一步,我县将全力推进济滨高铁、高德高速、京沪高速互通立交、市域铁路S1线、济商大道、G340商河段改建等对外互联互通重点交通项目,进一步提升对外互联互通能力,为我县更好融入到圈层式交通体系,助力济南市与京津冀、长三角等省级区域协同发展夯实交通基础。

二、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构建融合发展的“主骨架”

《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攻坚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疏解主城区非核心产业功能,梳理出主城区转移企业名单和转移时序,研究鼓励迁出优惠政策,推动主城区非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县域梯度转移。《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围绕“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立足各区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注重互动融合、协同协作,明确各区县产业发展定位,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各区县竞相赶超、奋力争先的发展态势。

2023年商河县双招双引实施方案中,也明确了招引方向:“在国内以对接起步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为重点”,引进一批与我县企业产业链相关、优势互补明显的大项目。在产业发展上,我县积极与新起步区高端研发对接融合,承接起步区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转移,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推动产业转型提升,迈向“中高端”发展。近年来,我县立足主导产业发展优势、需求和前景,精准对标起步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趋势,深化对接合作,放大协同效应,提升高端生物医药化工、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两大工业支柱产业与起步区产业链的协同水平。

商河通用航空机场是国内第88个获证的通用机场,也是山东省第6个、济南市首家A1类通用机场,占地面积538.80亩,总投资5.78亿元。商河县通航产业园占地面积12.42平方公里,围绕全国空天信息创新先行示范基地、国家区域航空应急救援基地、黄河流域通航产业新高地三大定位,重点发展通航高端制造、航空文旅博览、航空应急救援、通航精益运营、园区现代服务等产业。我县主动对标、联动起步区,重点发展航空运输服务、航空维修与装备、保税物流与空港物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智能制造等产业,打造临空装备及涉空服务业产业区、临空高科技及国际物流产业区。

为实现与起步区联动发展,我县重点打造高端生物医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建筑、一二三产融合、金融和现代服务业5个过百亿的产业集群。。借助比亚迪落户起步区的契机,依托A1类商河通用机场和济南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特色配套园区。重点做好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文章,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和产供销环节,加大信息、服务、人才、资金等要素垂直整合力度,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益

二、加强要素有序流动,畅通融合发展的“微循环”

加强土地资源共享。积极与起步区对接交流,充分发挥商河县土地储备和发展空间上的潜力和优势,共同探索“飞地”发展空间规划,建立“两地共管型”管理方式,“飞地”园区会由双方共同派驻人员,设立双方长期友好合作机制,突破辖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飞地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起步区对企业服务管理的延续性,又能充分利用我县的土地资源,为企业提供及时、可靠、高效的便利服务,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

加强科技共享。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搭建起步区与商河院(所)企、企企合作的桥梁,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把起步区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商河转移转化,实现协调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商会等平台,积极组织商河、起步区两地企业沟通交流,将我县企业打造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平台,实现成果转移与规模产业化间的无缝链接。

加强人才共享。结合省市政策导向、县情实际和企业需求,研究制定商河县《关于加快人才支撑集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人才集聚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试行)》,适时进行发布,加速人才集聚成势。加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新华电脑学院与起步区对接沟通力度,鼓励两所学校建立“企业+学校定制化培养模式”,为起步区输送量身定制的专业技术人才。


济南市商河县人民政府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