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桑寺镇全力打造“三河环抱·水韵龙桑”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是产镇融合,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2023年高标准冬暖式大棚项目基础上,构建占地3000亩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大棚100个,重点发展大棚菌菇和精致果蔬产业,借助现有丰富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种植菌类、林下养殖家禽两种业态经济。依托2024年电商服务中心项目聚力产业发展,探索集党建、电商、物流、动能、产业于一体的“五彩电商”新模式。深挖“全国文明村”刘集村和“商河县委诞生地”红色文化资源,提炼百年火烧“少得利”品牌蕴含的廉洁文化,因地制宜,沿大沙河重点打造“农业研学”“民俗研学”“军事研学”三大精品研学基地,形成经典旅游路线,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是立足特色,打造品质原粮种植示范区。利用农田成方连片优势,推广品质原粮“中麦578”6万亩,已建成山东省面积最大“中麦578”优质原粮集中种植区,邀请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亲临指导,检验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成立品质原粮产业协会,依托“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和“智慧农业”中心提供农业保险、土地托管、粮食银行、社会化服务等功能,充分保障群众、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利益。与金沙河面业、中裕食品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农户-村集体-粮库-公司”利益共享模式,粮食购销点以让渡部分收益给村集体的方式,拓宽粮食收购市场。
三是因地制宜,建设鲜食农产品生态长廊。以沙河湿地景观带为背景,沿大沙河畔打造12公里“十里果廊”。借助鲜食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休闲体验农业“一村一业、一村一策”项目,打通沿河防汛路,加速推进“十里果廊”项目东拓与龙桑贡梨种苗繁育基地西联,串起桑椹、山楂、香梨、苹果、葡萄等果蔬种植,鲜食农产品加工,认种认养、林下采摘休闲体验项目等系列产业,共计规划采摘廊道24万平方米,种植林果5000亩、经济作物400亩,林下养殖1000亩。在电商服务中心和分拣中心的基础上,持续丰富产业发展路径,夯实根基、延伸链条,系统打造鲜食农产品生态长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
四是创新渠道,塑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借鉴金盆地生态农场将种植、养殖和酿酒三大产业相结合,形成的高粱酿酒、酒糟养鱼、鱼粪还田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打造占地9200余平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积极拓展“粮-酒-鱼-粮”“猪-沼-肥-田”生态循环模式应用场景,构建“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果蔬废弃物发酵为优质饲料”“粮食种植为酿酒提供原料-白酒生产酒糟为淡水养殖提供饲料-淡水养殖鱼粪为高粱种植提供有机肥料”的资源利用模式,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应”和农业生产绿色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