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助农扶困的“粽子姐”张桂珍:手作粽香飘万家,直播助农传真情
在商河县殷巷镇赵家村,有一位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打通粽子市场,助力乡村振兴的“粽子姐”,通过手里一枚枚手工粽子不仅开启了自己的电商创业之路,还帮助家乡和残疾困难群众找到“生存之道”,她就是商河电商村长“粽子姐”——张桂珍。
搭乘电商快车,让粽香飘向千家万户
张桂珍在接触电商直播之前,已从事粽子的线下销售二十余年,她的粽子从食材到成品均亲手制作,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粽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远近闻名。前些年,由于受疫情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粽子姐”传统的线下销售受到了严重冲击,迫使张桂珍发掘新的销售渠道,为打通网络渠道,“粽子姐”研发出适合现代年轻人口味的水果粽、干果粽等多种新型产品,拓宽了产品受众范围。有了“过硬”的产品,“粽子姐”开始学习电商直播带货的新技能,这种新领域、新知识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的“粽子姐”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电商服务中心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粽子姐”认真学习、不懂就问,课后将所学与自己的产品相结合,终于搭乘上电商销售的快车,打破了线下销售受时间、地点约束的传统模式的壁垒,打开了传统手工粽子网络销售新渠道,开始了线上创业之路,短时间内张桂珍从对电商的懵懂不解,到后来熟练掌握开播、产品上架、物流发货整个流程。
2021年10月中旬,她开始了第一场直播带货,开播仅两个月时间,获得粉丝量千余人,最高场观总人数突破十万人的好成绩。在短时间内达到现在的成绩,张桂珍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每天上午准备食品原料,整顿过后从中午一直播到晚上,六到八小时的不间断直播,从来不说苦、不喊累,她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让更多的人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也喜爱上粽子这一传统美食,让棕香飘向了千家万户,“粽子姐”张桂珍也实现了从手作达人到电商主播的完美“蜕变”。
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产品销往四面八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粽子姐”张桂珍在自己不断地努力下,已经“小有名气”,获得“电商密码”的张桂珍,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时刻想着如何带动家乡人民共同致富,于是,小有成就的“粽子姐”当起了自己家乡殷巷镇的“推荐官”。在直播间卖起了殷巷镇四杨庄园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冬桃、殷巷郭八社的地瓜、孙集乡琢八土村的萝卜以及济南豪赛良种羊殖有限公司的富硒山羊肉,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战绩”。先后被邀请去陕西眉县卖猕猴桃、去河北卖山药,近期又走进河南省驻马店地瓜干的生产车间,直播卖起了地瓜干,善良淳朴的“粽子姐”再加上品质优良的产品,吸引平台大量粉丝点赞、下单。
张桂珍用自己的亲身成长经历证明了“电商+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是可行的并且是卓有成效的。电商助农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壁垒,解决了农户有好物卖不出的窘境,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检测标准,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新鲜的原产地农产品;另一方面种植户、加工户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取消中间流通环节,减少运输成本,提高农民收益,农民的钱袋子“鼓了”。
心系困难群体,用真情扩大人才队伍
在培训期间,张桂珍结识了同在殷巷镇的一位励志的残疾妈妈——贺翠萍,两人因电商结缘,张桂珍决定帮助贺翠萍一起创业,采用边制作边直播的方式销售自家粽子,让各地的粉丝朋友看到粽子的真材实料,买得放心、吃得舒心。前期,“粽子姐”用自己的热心和耐心帮助贺翠萍学习电商技能,免费提供包粽子的原材料,手把手教学,慢慢地把她发展成了自己的“小助理”,这些举动让人深受感动,贺翠萍在“粽子姐”的指导帮助下进行直播带货学习,让她掌握了一技之长,凭借一部手机、一张嘴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创业梦想。
残疾妈妈贺翠萍的成功创业让“粽子姐”张桂珍更坚定去为更多的残疾困难群体带去援助。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电商直播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安排工作,利用直播平台与粉丝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粽子姐”带领周边100余名农村妇女加入到电商发展队伍中,帮助10余名残障人士实现有效就业创业,激励更多残疾人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共享新时代发展红利。
“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主播变成新农人、粉丝变成新农友、网络变成新农田”,如今的商河,像“粽子姐”这样懂农业、懂电商、懂市场的“新农人”还有很多,他们将电商直播发展为增收致富的“新本领”,带领农民群众奏响了共同富裕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