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社局多措并举加快构建产业人才新矩阵
一是健全人才招引机制。以县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力诺特玻、广日电梯等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借助“高校行”“双选会”等活动,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养。2024年已分别组织科源制药、万豪肥业等10余家单位赴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济南大学等县外高校参加就业双选会10余次。同时,深入落实“商河人才新政16条”“雁归商河15条”等引才聚才政策,吸引更多商河籍大学生回商创业,敞开胸襟吸引各类人才,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新矩阵。截至目前,引进青年人才1600余人。
二是畅通人才定向输送渠道。一方面,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进新华教育集团山东职业教育产业园二期、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河校区三期等职教项目,引导山东万通技工学校增设电气自动化、航空服务、铁路客运服务等专业,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积极促成力诺特玻、万豪肥业、北京世纪航大航空集团、斯伯特生物、法瑞纳焊接分别与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万通技工学校、山东新华技工学校、济南新技术应用学校开展合作。引导济南新技术应用学校设立成立“长城汽车定向班”“海信定向班”,每年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00余人;引导山东万通与比亚迪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订单班,今年新设7个班次,预计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280人;引导山东新华与济南俊雅雕塑工艺有限公司、济南鼎旺包装彩印有限公司分别就3D建模、电商、印刷包装等方与企业签订了冠名班、定向班培训协议。
三是集聚人才培育磁场。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加大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省、市高层次人才选拔力度,切实把各领域优秀人才选出来、用起来。今年以来,在规范指导山东力诺、宏业等8家享有自主评价机制企业继续开展高技能人才认定的同时,新摸排符合申报自主评价机制条件企业2家。于立超、路用溥2人获评齐鲁首席技师(全市仅获评8人),李汉利1人获评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市仅4人获评)。与镇街联合开展电商培训、农业培训,累计开展43个线上+线下培训班期,累计培训236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