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企业>规章政策

商河县工业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时间:2020-02-29 21:13
浏览量:
字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能级全面提升,按照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产业集聚、要素集约、政策集成,集中力量培植壮大主导产业,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实现主导产业集群初步成型、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动能转换取得较大成效,工业能级全面提升。2022年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较2019年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年分别增长10%、12%、1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5万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主导产业攻坚行动

1.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医药化工、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两大主导产业,深入对接全市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商河县医药化工、装备制造产业规划,以规划引领指导产业发展。筹备建立医药化工和装备制造两个产业协会,搭建企业沟通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抱团发展。设立主导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扶持产业快速发展。

2.加快集聚医药化工产业。依托商河化工产业园、植保科技工业园等医药化工产业承接载体,加快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和高端专业人才,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逐步推进产业上规模。三年新增规模以上医药化工企业16家,产业营业收入实现30亿元,打造形成医药化工产业集聚区。

3.加快壮大装备制造产业。依托特色装备制造工业园、环保节能材料与特色装备产业基地、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及玉皇庙、贾庄、孙集等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以新能源设备、航空装备、医疗器械、汽车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三年新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6家,产业营业收入实现28亿元,初步形成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二)“龙头企业”培育行动

1.重点培育“龙头骨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拥有知名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主业,形成龙头企业群,打造工业第一“梯队”。重点培育力诺特玻、泰富特钢、宏业股份、科源制药、高速新材料等企业。三年培育上市企业6家,新增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4家,5-10亿元6家。

2.大力培育“亿元企业”。着力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成为“亿元企业”和同行业中的“单打冠军”,打造工业第二“梯队”。筛选30家企业纳入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库,三年新增过亿元企业18家。

3.加快培育“后备军”。在年营业收入1000-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中,遴选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广、成长潜力大的企业,作为初创期培育对象。制定成长计划,加强服务,持续用力,促其快速成长,打造工业第三“梯队”。三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2022年底,总量达到150家。

(三)动能转换提升行动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纺织服装、农副食品、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强化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引导企业家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二是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分产业制定提档升级计划,分类施策,精准服务。支持本土企业嫁接新技术、引入新模式、开发新产品,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提升实力。三年认定市级以上瞪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等高效优质企业22家。三是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以“零增地”技术升级为导向,加快技术改造,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促进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上规模。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三年分别增长15%、17%、20%。四是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利用工业大数据平台,对A、B、C、D四类企业实施水、电、气、税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惠企政策重点支持A、B类企业,倒逼C、D类企业转型升级。A、B类企业占比三年分别达到55%、57%、60%。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低效用地专项整治,2022年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大幅提升。

2.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企业产学研合作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载体、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培育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三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1家,新增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10家,力争实现国家级平台载体零突破。

3.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大力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实施“互联网+”、5G场景应用等工程,推动数字工厂(车间)示范项目、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三年实施“机器换人”项目22个,2022年底,5G宏站、微站、室分基站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加大财政支持工业经济力度。结合近年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兑现情况,对标上级政策,修订完善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政策,逐年追加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企业合资合作、扩大规模,做优做强,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改造等支持力度。

2.加大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是加快企业对接资本市场。邀请专家对条件成熟的企业进行辅导培训,助其成功上市;组织潜力企业赴知名上市公司学习考察,提升企业家思想境界和对进入资本市场的认识,做好上市企业储备工作。二是发挥好商河县域投资基金作用,筛选优质项目给予支持;积极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扩大转贷应急资金规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二)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1.加快开发区建设。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化工园区问题整改和搬迁工作,积极推进工业水厂工程、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城区产业园及化工园区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二是加快园中园建设。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医药化工产业园、环保节能与新材料产业园、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中园项目,集中精力、财力,抓好特色装备制造工业园二期、高端原料药产业基地等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形成多个特色专业园区“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局面,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平台。 

2.推动镇街园区建设。持续加强镇街工业园区建设,提升配套水平,拓展镇域工业经济发展空间。各镇街立足各自产业基础,明确产业定位,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集群发展。玉皇庙镇依托全国玻璃小镇,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泰富特钢、豪曼汽配等,做大做强玻璃制造和装备制造业;贾庄镇依托全省高端精纺小镇、精密仪器园等平台载体,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和装备制造业;孙集镇围绕机械、地毯产业做文章;加快推进韩庙镇植保科技工业园建设,打造全省最大的植保科技产业基地;龙桑寺、殷巷、怀仁、郑路、张坊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形成“一园一业”,与开发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全力推进沙河、白桥工业园区建设。

(三)精准发力“双招双引”

1.加强工业“双招双引”。突出主导产业招商,组建医药化工、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两个招商专班,全力抓好“双招双引”。一是深入研究医药化工产业发展规律,依托商河化工产业园和植保科技工业园,积极对接国内医药百强企业,迅速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实现与高新区济南生命科学城、济南国际医学中心错位互补发展。二是充分发挥专业招商部门和载体单位作用,依托商河特色装备制造工业园和各镇街机械工业园,立足我县优势,细分产业领域,对接装备制造百强企业,利用国际清洁能源合作区、通用航空机场、中日医疗康复产业园及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专业园区,重点引进新能源设备、航空装备、医疗器械、汽车装备等生产企业。瞄准领军人才、领军企业,千方百计引进行业顶尖人才技术,努力实现主导产业提质、优化、升级,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2.突出以商招商。一是精准服务现有企业和项目,以情感人,形成现有企业家主动宣传推介商河、为商河代言的良好氛围。二是鼓励现有企业与行业领军企业或技术领先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吸引更多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商河,实现补链、延链、强链,提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三是盘活闲置资源。利用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等资源,通过自主、联营、入股、转让等方式嫁接科技含量高、亩均效益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四)推进项目建设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全县工业项目建设进程,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需要集中研究的重点项目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召开联席会议,集中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一事一议”,随时调度,积极推进项目加速实施。                                    

2.紧盯目标,抢抓进度。成立项目推进工作专班,紧盯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项目推进体系,加快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立足于早、着眼于快,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达产。三年建设市级工业重点项目24个。 

(五)优化服务环境 

1.优化政务环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持续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方式,着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流程,着力抓好信息归集共享和网上在线审批,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服务,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亲商重商的人文生态。

2.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落实完善“1+4”服务体系(即“服务大使”工作机制和政策、诉求、科技、金融四个服务体系),继续开展县级领导干部包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活动,对行业龙头企业、上市潜力企业制定“一企一策”,重点帮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加专业、精准、高效地服务工业企业健康发展。

3.积极对上争取。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紧盯政策、深入研究、突出重点、抢抓机遇,积极为企业争取更多政策资金。重点争取科技、人才、金融、平台载体、技术改造等各类惠企政策资金支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实施工业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行动计划实施。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加强配合,确保行动有序推进。

(二)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平台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部门、企业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鼓励创新发展,营造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督查考核。对各镇街、经济开发区、有关部门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参照市级考核指标体系设置,调整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中二产考核内容,将行动计划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增加二产考核分值权重。

附件:1.工业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指标体系

2.2020年工作目标分解表

商河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

2020年2月29日

附件1







工业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总体目标

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亿元)

105

120

140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

10

12

13

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32

36

40

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万元)

4

4.5

5

5

建设工业重点项目(市级)

6

8

10

主导产业攻坚行动指标

6

新增规模以上医药化工企业(个)

3

5

8

7

规模以上医药化工产业营业收入累计(亿元)

18

23

30

8

新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个)

3

5

8

9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累计(亿元)

18

22

28

“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指标

10

新增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个)

1

1

2

11

新增营业收入5-10亿元企业(个)

1

2

3

12

新增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个)

3

5

10

13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

12

15

20

14

新增上市企业(个)

1

2

3

动能转换提升行动指标

15

新认定市级以上瞪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等企业(个)

5

7

10

16

新增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个)

2

3

5

17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个)

16

20

25

18

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个)

5

7

10

19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

15

17

20

20

A、B类企业占比(%)

55

57

60

附件2






2020年工作目标分解表

责任单位

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

增幅(%)

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

增幅(%)

新增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

(个)

技改投资

项    目

(个)

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幅(%)

经济开发区

14

14

3

3

20

许商街道

14

14

2

1

15

玉皇庙镇

14

14

2

3

10

龙桑寺镇

11

11

1

1

15

殷巷镇

11

11

1

1

25

怀仁镇

11

11

1

1

25

贾庄镇

14

14

2

1

20

郑路镇

11

11

1

1

10

白桥镇

11

11

1

1

10

孙集镇

11

11

1

1

25

韩庙镇

11

11

1

1

20

沙河镇

11

11

1

1

15

张坊镇

11

11

1

1

25

商河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2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