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三农>三农动态

2019年商河县棉花生产技术意见

时间:2020-01-03 09:21
浏览量:
字号:

为认真做好2019年棉花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加强我县棉花生产管理,实现棉花高产增收,结合我县生产实际,制定以下技术意见:

一、棉田备播

   播前准备是棉花生产的第一环节。近几年,我县棉花面积减少,春棉大多集中于土、肥、水条件较差的盐碱地、涝洼地、旱薄地。因此,播种前,选择适宜品种,搞好种子处理、整地、造墒等工作,创造有利于棉花播种出苗的适宜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一)造墒保墒,精细整地

直播棉田要求口墒好、底墒足,棉农要视土壤墒情及时造墒,造墒后及时耙耢保墒,同时要精细整地,做到上暄下实。灌水一般应在棉花播种前15-20天进行,以利土壤升温。无水浇条件的,提早覆膜提墒,在播种前30天左右,抢墒整地之后,随即覆膜压实,当气温适合时膜上打洞点播,此法可减少地面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对干旱和盐碱棉田效果显著,尤其是少量降水之后或提前造墒后适时覆膜,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个别水源差、墒情不足的要整平土地,采用水种包包技术播种。

(二)合理施肥,培肥地力            

要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掌握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亩,过磷酸钙25~55公斤/亩,盐碱地棉田施磷肥量应按高限。在缺钾地块和高产棉田补充钾肥,每亩施氯化钾6~8公斤或硫酸钾8-10公斤。在微量元素缺乏地块或高产棉田适当施用微肥,应根据缺素种类选择相应的微肥(1~1.5公斤/亩)与其它肥料混匀后作基肥施用。

(三)精选良种,药剂拌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棉花高产的关键。选择高质量的棉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前提条件。依据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棉花主导品种,结合我县生产实际,建议以鲁棉研28号鲁棉研29号为主导,搭配种植“鲁棉研37号”、“晋棉38”等品种播前晒种可提高种子活力。选用脱绒包衣种子,并达到GB4407.1-2008标准的规定。于播种前10~15天,选晴好天气,晒种2~3天。晒种时,将种子在席上摊薄,每天翻动2~3次。药剂拌种,可以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和播种后周围土壤中的病菌,以提高出苗率,防治苗期病害,配合使用杀虫剂拌种,也可以减轻苗期虫害的危害。一般每50公斤干棉种用1公斤福多甲拌种,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二、播种期及苗期管理

为实现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一)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棉花一播全苗的关键。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4℃时开始播种,最佳播期在4月20日至4月30日。

(二)播深适当 

棉花为双子叶出土的植物,出苗时“头大脖子软”,出苗难度大。如播种过深,则会出土困难,苗子弱,甚至出不了土;播种过浅,子叶带壳出土,阻碍棉苗光合作用,影响棉苗生长。因此,棉花播种深度要适宜。一般掌握播深以2~3厘米。 

(三)适宜播量

播种量在1.5公斤/亩,播种深度3-4厘米,采用机械播种,播预备苗,每8-10行播1行预备苗,供移补苗用。

(四)合理密度  

杂交棉的密度2500-3000株/亩,等行距种植时行距80-100cm,大小行种植时小行60cm、大行100cm;常规棉的密度3000-4000株左右,等行距种植时80-90cm,大小行种植时小行60cm、大行90-100cm

(五)及时放苗

地膜覆盖棉田,在棉苗出土后3天,当子叶由黄完全变绿时,及时开孔放苗。放苗要在上午10点前及傍晚进行,阴天可全天放苗,遇大风停止放苗。放苗后等子叶上水分干后,即时用细土封严膜口,以提高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

(六)定苗和查苗补缺

当棉苗出齐后,及时间苗,去弱留强,每穴留2棵苗,长出第2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棵壮苗。发现缺苗要尽早移栽补齐,保证棉田的密度。

(七)防治病虫害

    棉花苗期根病以立枯病和炭疽病为主,叶病主要是轮纹斑病。棉苗生长期,以出第一片真叶时最易得病,首先要及时中耕、间苗、定苗,改善棉苗生长条件,使棉苗生长健壮,增强棉苗的抗、耐病能力;其次,要在低温寒流来临之前用40%多菌灵、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喷雾防治。

棉花苗期害虫,主要有红蜘蛛、棉蚜、地老虎等,采用10%吡虫啉予以防治;地老虎,可配制毒饵防治,用敌百虫拌棉仁饼或麦麸。

三、蕾期管理

(一)适时浇水

蕾期若长时间连续干旱会影响棉花发棵,因此应隔沟轻浇水,防止浇后遇雨造成严重脱落。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棉花抗旱能力。

(二)科学施肥

结合深中耕开沟深施蕾肥,施用速效与迟效混合肥料,亩施三元素复合肥10kg,加施10kg尿素,促进棉花发棵,打好丰产架子。

(三)化学调控

当棉株长到7-8片真叶时,根据棉花长势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节,以轻控为主。一般情况下可于6月中旬化控一次,7月上旬再化控一次,亩用缩节胺分别为0.5-1克、1-1.5克,兑水喷施。

(四)合理整枝

当棉苗长出第一果枝以后,及时打去果枝以下的营养枝(保留主茎叶)。遇缺苗断垄严重的,视情况保留1-2个营养枝。

(五)中耕培土

蕾期中耕有促根下扎、去除杂草和结合中耕培土防倒伏的作用。于盛蕾期结合深中耕、破地膜、除草和培土一并进行。中耕深度8-10厘米,把地膜清除,将土培到棉株基部,以利于以后进行排水、浇水。

(六)防治虫害

棉花蕾期害虫主要有:二代棉铃虫、红蜘蛛和盲蝽象。当棉田害虫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盲蝽象防治的关键在于“早”,一般在田间百株有虫1头时,或发现棉株嫩叶或苞叶出现小黑点时,就应该开始喷药防治。

四、花铃期管理

(一)重施花铃肥

在前期施足磷钾肥的基础上,这个时期主要是重施速效氮肥。一般见花后5天追施尿素20公斤,施肥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棉株长相而定,干旱年份和稳长棉田在初花期集中施入;多雨年份在棉株有1-2个棉桃后再施。地力差的,棉株长势偏弱的以及早熟棉可适当提前;地力肥沃,棉株长势偏旺的可在棉株座伏前桃时再追肥。

盖顶肥每亩以7.5公斤为宜,施肥时间应在7月下旬,最晚不要晚于8月10日,以后不再根基追肥,以免引起徒长,贪青晚熟,不利于早熟增产。可采取根外叶面喷肥的方法。

(二)化学调控

在蕾期化控的基础上,于7月中旬化控一次,7月下旬打顶后再化控一次,亩用缩节胺分别是1.5-2克、2-3克,兑水喷施。化学调控根据棉花长势和天气状况灵活掌握,掌握喷旺不喷弱,喷涝不喷旱,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切忌一次喷施药量过多,影响棉株正常生长。

(三)整枝打顶

结合其他田间管理,及时去掉主茎上的营养枝和赘芽。按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于7月20日前后打顶。打顶标准,打去一叶一心。棉花打边心按照下部果枝少留果节的原则,一般底部1-3果枝留1-2节,中部果枝碰头就打边心。

(四)浇水和排水

花铃期是棉花形成产量的关键期,需要水分特别多。如10多天没下雨就要浇水,浇水要采取沟灌,切忌大水漫灌。遇大雨田间积水时,要及时排水,防止涝。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控制棉铃虫危害,兼控伏蚜和红蜘蛛危害。这一时期的虫害防治,合理用药是关键。一是选择对口农药轮换使用;二是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三是根据防治对象及时选用混配农药,以提高防效。抗虫棉和抗虫杂交棉到后期抗性下降,所以对三、四代棉铃虫,要根据虫情予以防治。

五、吐絮期管理

(一)施肥浇水

浇水应视降雨情况和土壤墒情而定。初絮期遇旱浇一次即可,如秋后持续干旱,浇水时间应坚持到9月中下旬。浇水不宜开沟,以免伤根。棉花根基追肥应在7月底前结束,进入8月份一般不再根基追肥。此期如出现棉叶过早落黄等,要及时叶面喷肥,可选用1%尿素液与0.2%的过磷酸钙溶液喷洒。

(二)整枝

由于立秋后长出的蕾、白露后开的花,都是无效的。为了节约养分,促进结大桃,应尽早摘除无效蕾,可在8月10-15日进行。其他毛耳、赘芽也尽早去掉。

(三)科学收花

棉花8月底、9月初开始陆续吐絮。以在棉铃开裂后7-10天采摘为宜。采下的棉花可放在架高的芦苇席上,晒至牙咬种子能发出清脆的响声时,即可入仓储存或出售。在收花过程中,要严禁异性纤维混入棉花。

 

 

商河县农业农村局

2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