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三农>三农服务>农业

商河县“五个先行”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时间:2018-10-24 16:22
浏览量:
字号:

截至目前,全县963个村(居)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清产核资方案、成员界定办法的批复及清产核资工作已全部完成;完成成员界定880个村,完成资产量化75个村,完成组织建设58个村;批复股权设置方案355个村;全县清理核实农村集体资产67442.13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2336.32万元,农业资产1028.57万元,长期资产100万元,固定资产53907.24万元,其他资产70万元;清理核实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154.91万亩,其中:农用地126.74万亩,建设用地25.82万亩,未利用地2.35万亩;“四荒地”0.18万亩,待界定土地0.03万亩。

一、强化组织领导,速度先行

6月15日全县动员部署工作会议以后,县里立即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和12个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组长领导小组;指导12个镇(街道)分别成立了以镇党(工)委书记、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管区书记为成员的双组长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强化政策指导,理论先行

中共商河县委、商河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商发【2018】10号】);县农业局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印发商河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的通知 》(商农字〔2018〕39 号);县产改办印发了《商河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等一系列资料汇编;12个镇(街道)制定出台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办法》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成员界定办法》,村村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一整套指导文件,12个镇(街道)对“一方案两办法”以镇政府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了批复,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抓好业务学习,培训先行

6月21日与8月8日,县产改办分别举办了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培训班,对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表格的填写、系统录入及应该把握的政策界限等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各镇(街道)分管负责人、管区书记及具体负责产权制度改革的全体工作人员及第三方相关人员400余人参加了培训;12个镇(街道)先后召开业务培训班,培训人次达3000余人,夯实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

四、搞好舆论发动,宣传先行

县产改办创建了全县经管工作交流群,通过自媒体宣传产权制度改革政策要求,随时为各镇(街道)答疑解惑;各镇(街道)、村(居)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居)组会、党员会、村民小组座谈会及群众代表会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利用广播、发放一封信、悬挂横幅、张贴公告及入户宣传等形式,告知广大农民群众,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让改革政策家喻户晓,从而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与支持,减小了


改革阻力。改革工作推进以来,共印发资料汇编、操作实务及清产核资讲义850余本,《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10万余份,悬挂横幅、标语等1000余副,营造出了引导改、自主改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调度督导,榜样先行

商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了镇(街道)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实行周报制度。县产改办分别于6月、7月、9月,对12个镇(街道)进行了四次督导。改革之初,许商街道“解剖麻雀,先行先试”,选择兼具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羊角岭村先行试点。街道、管区与村三个工作小组成员会同第三方对羊角岭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丈量;重点对经营性资产、村庄周边闲散地、未利用荒地及闲散宅基地等逐一进行丈量、拍照并GPS定位;同时对该村的债权、债务采用函证或面询的方式进行核对。先行试点结束后,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分区域、分类型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县产改办以简报的形式对许商街道进行经验总结,树立典型,发挥以先进促后进的作用。截至目前,共印发了简报20期,以便各镇(街道)互相借鉴,及时督促,发现问题,制定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