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2017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
为大力推广玉米“一增四改”、“种肥同播”、“适当晚收”等关键增产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倡导绿色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水平和种 植效益,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玉米生产稳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
一、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确保可持续发展
积极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鼓励适度发展鲜食玉米、特用玉米,改善膳食结构;鼓励适度发展杂粮杂豆和薯类等耐旱作物;鼓励发展饲草和青贮玉米,改善饲料结构;做好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效益。
二、做好播前准备,提高播种质量
夏玉米播前做好精选良种、秸秆还田、精播机械选型等准备工作,为适期抢茬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一)品种选择。选用适合机械化作业、耐密植、抗倒伏、适应性强、熟期适宜、高产潜力大的品种,以郑单958、登海605为主,搭配种植浚单20、登海618、农大372、鲁单818等品种。
(二)精选种子。选择纯度高、发芽率高、活力强、适宜单粒精量播种的优质种子。种子要经过精选,确保精播后苗全、苗匀、苗壮。种子纯度≥98%、种子发芽率≥95%,净度≥98%,含水量≤13%。根据上年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不同药剂进行种子包衣。
(三)机械选择。选用多功能、高精度玉米播种机械。生产规模不大的农户可采用转勺式玉米精播机械;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或合作社,可选择气吸式、指夹式玉米精量播种机;在土层板结或带肥量大的情况下,可选择深松多层施肥玉米精量播种机。
(四)抢茬直播。我县适播期为6月8日-15日,小麦收获后当天或第二天播种玉米。小麦收获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联合收割机,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提倡前面收小麦,后面播玉米,实现小麦机收秸秆切碎还田、玉米机械精播化肥深施“一条龙”作业。
(五)播种方式及密度。采用玉米精播机械免耕贴茬精量播种,行距60厘米,播深3~5厘米。做到深浅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防止漏播、重播或镇压轮打滑。播种密度比预定收获密度增加10%左右。耐密型玉米品种亩产700公斤以上地块每亩播种5500粒左右,亩产600公斤以上地块每亩5000粒左右,一般大田每亩4500粒左右。
(六)墒情及肥料。播种时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是70%~75%。若墒情不足,可先播种后灌溉,避免先灌溉影响播种机组下地,耽误播种时间。适当浅播结合浇“蒙头水”有利于培育壮苗。采用带有施肥装置的播种机带施底肥或种肥,每亩施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硫酸锌1.5公斤,或带施足量的玉米专用肥、缓释肥。底肥要侧深施,与种子分开适当距离,防止烧种和烧苗。
(七)除草及病虫害防治。在玉米浇水后出苗前每亩喷施苗后除草剂40%乙莠水150-200ml,同时混配3%啶虫脒20 ml及4.5%高效氯氟氰菊酯20 ml,兑水30kg防治灰飞虱、蓟马及麦田大龄残虫,预防粗缩病,确保亩穗数。
三、加强苗期管理,夯实丰产基础
主要是旱浇涝排,除草防病治虫,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一)浇“蒙头水”。土壤墒情不足时播后浇“蒙头水”,以保证底墒充足、种子尽早萌发和一播全苗。
(二)化学除草。未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或封闭除草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出苗后至6叶前用48%丁草胺·莠去津或4%烟嘧磺隆等兑水后进行苗后除草。不重喷、不漏喷,并注意用药安全。
(三)防治病虫害。幼苗4~5叶期,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预防和防治褐斑病。防治黏虫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兼治蚜虫。防治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加细砂5公斤施于心叶内,可兼治玉米蓟马。
(四)遇涝及时排水。苗期如遇暴雨积水,要及时排水。及时疏通田间渠道等排水系统,保证玉米生长期间排水畅通,突出做好暴雨后田间及时排水工作。
四、抓好穗期管理,搭好丰产架子
主要任务是加强管理,促叶壮秆、促大穗,确保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搭好高产架子。
(一)拔除小株。实行单粒播种省去间苗定苗环节,但是田间出现的小、弱、病株,要及时拔除,减少养分消耗和空秆。
(二)追施穗肥。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之间,是夏玉米施肥的关键时期,应抓紧追施攻穗肥。每亩追施尿素13~16公斤、硫酸钾12~14公斤。在距植株10厘米左右处开沟深施,深度10厘米左右。
(三)防旱防涝。孕穗至灌浆期如遇旱应及时灌溉,尤其要防止“卡脖旱”。要保证排水干道和田间排水系统畅通,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在容易发生倒伏的地块,可采取中耕培土等措施,促进气生根发育,提高植株抗倒能力。
(四)“一防双减”。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普遍用药一次防治玉米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在大喇叭口期喷施杀虫、杀菌复配或混合药剂,能够兼治兼防多种病虫,减轻后期危害,保护玉米植株正常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效。
(五)化控防倒。密度较大、生长过旺、倒伏风险较大的地块,在玉米7~11展叶期喷施化控药剂预防倒伏。密度合理、生长正常的田块不宜使用化控剂。
五、重视粒期管理,防早衰增粒重
主要任务是提高结实率,防止叶片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保粒数、增粒重。
(一)人工辅助授粉。要密切关注玉米授粉情况,遇到特殊天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高产地块可进行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大田玉米开花授粉期间如遇连续阴雨或极端高温,也要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等补救措施,切实提高结实率,努力增加穗粒数。可以用小型无人机低飞辅助散粉。
(二)补施花粒肥。开花期增施氮肥,以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延长叶片功能期。每亩施用尿素4~6公斤。施用时可结合浇水或趁降雨前追施,以提高肥效。
(三)注意防旱。开花灌浆期大田玉米遇旱及时浇水,高产地块地皮见干就浇水。
六、适期机械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主要是适期收获,发挥品种高产潜力,降低机收损失率,确保丰产丰收。待夏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在不耽误下茬小麦播种的情况下尽量晚收。一般地块在9月底10月初收获,播种较晚的地块和种植生育期偏长品种的地块在10月10日前后收获。
商河县农业局
2017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