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管理
苗圃规划
首先苗圃选址要具有长期观念,苗木生长需要周期,因此,选择深厚、肥沃、具有水浇条件的土壤为佳,而荒地、板结、漏肥漏水或盐碱含量过重的土壤不宜选用。其次,要科学规划,区域性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培育苗木长期获得稳定收入的重要条件。品种不一定很多,但主要培育品种在面积和产量上要占绝对优势。要在以生产商品苗为主的同时,规划出一定的土地,培育自己下一个生产周期需用的繁殖材料,形成周期性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资金、土地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春季管理
进入春季,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增多,病虫害开始萌动,一些感温性强的苗木也开始萌芽,因此,应根据这些情况,及时加强对苗圃的早春管理:
1、防冻害——早春气候多变,升温与降温变化幅度很大,尤其是在雨雪初晴的夜晚,常还有霜冻天气出现,容易导致逆温伤害苗木。因此,一定要注意做好防冻工作。
2、防湿害——春季雨雪多和地势低潮的苗圃,一旦土壤含水量过多,不仅降低土温,且通透性差,严重影响苗木根系的生长,严重时还会造成苗木烂根死苗,影响苗木回暖复苏。因此,进入春季,应在雨前做好苗圃地四周的清沟工作,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做到雨后苗圃无积水。
3、防肥害——施基肥时应采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发酵时易造成伤种伤根伤苗;对刚开始生长的苗木,追肥时切忌过浓过多。
4、防病害——春季苗木常见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炭疽病等。发现病苗及时收集进行销毁,在病苗地周围撒些石灰粉,防止再次侵染蔓延。每隔10~15天,每亩苗圃可用0.5%~1%波尔多液50~75千克,或65%代森锌500倍液75~100千克喷洒苗木,可防止病菌入侵并直接杀死病菌。
夏季管理
夏季虽是雨水较多的季节,但往往会出现先干后汛或先阴后干等不稳定天气,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灌溉——在干旱阶段对苗木及时进行灌溉。要采取多量少次的方法,每次要灌透灌匀;苗木生长后期,除非遇到特别干旱的天气,一般不需灌溉。
2、除草——应在每次灌溉或降雨后进行除草、松土。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松土要逐步加深,全面松匀,确保不伤苗,不压苗。
3、控芽——有些树种在苗期徒生侧芽侧根,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要及时摘芽、除蘖,以控制少生侧根,提高苗木质量。
4、追肥——夏季可在苗木的行间开沟追施速效性肥料。追肥要在苗木生长侧根时进行,要根据不同苗木品种安排追肥时间,一般针叶树种在苗木封顶前30天停止追肥;阔叶树种应在立秋前追肥。
5、防病虫——以预防为主,应做好病虫害的预测和预报,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好预防,对已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除治。
秋季管理
秋季与夏季管理有所类同,但气温、降雨变化差异大,应注意防涝,挖好排水沟;对阔叶扦插苗,要控制其少生侧根,及是摘芽、除蘖。
冬季管理
根据冬季特点,为确保明年春季造林苗木质量和成活率,苗圃要加强管理,提高苗木抗性,使苗木安全越冬,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清理——首先要清理苗圃的杂草和树叶,用人工把杂草和树叶清理一堆,放到空地烧毁,以防燎火浇死苗木,并减少病虫害传播,影响春季造林苗木质量和用苗量。
2、浇冻水——苗圃要及时浇冻水,冻水要浇大浇透,使苗木吸足水分,增加苗木自身含水量,防止冬季大风干燥苗木失水过多,影响发芽率和成活率。
3、防止损伤——防止放牧牲畜啃吃树皮,影响苗木质量;还要防止人为破坏的损失,确保苗木安全越冬。
4、修剪——剪去部分苗木下部侧枝,可以减少苗木水份消耗,提高苗木质量,在起苗时方便、省工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