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茎蜂识别与防治
白蜡茎蜂主要危害白蜡树当年生旺盛的嫩枝条。以幼虫越冬,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成虫产卵后,初孵幼虫从当年新生嫩枝梢基部蛀入嫩枝髓部,然后向上串食前进,其排泄物充塞在蛀空的隧道内,一般每一被害枝条内有1-3条幼虫,致使被害部位的复叶青枯萎蔫,影响树木生长。5月中旬至6月中旬期间受害复叶陆续掉落地面,造成叶片遍地,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及景观效果。
根据监测,4月15日已进入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在白蜡树冠枝梢上方飞舞、产卵。正处于防治成虫的最佳期。以后幼虫钻入枝条,极难防治。现将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3mm,黑色,有光泽;触角丝状,24-26节;翅透明,翅痣翅脉黄色。
幼虫体长12~13mm,乳白色或淡黄色,头圆柱形,前端褐色,腹末端有1个褐色尾铗。
二、生物学特性
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当年生枝条髓部越冬。3月中下旬(白蜡芽萌动前后)陆续化蛹,4月上中旬(白蜡树当年生长旺盛的嫩枝梢长约10~20cm)成虫羽化钻出枝条,在嫩梢上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初孵幼虫从复叶叶柄处蛀入嫩枝髓部危害;5月中下旬,可见受害枝梢上出现萎蔫青枯的羽状复叶;6月上中旬危害状达到高峰。此后,幼虫一直在当年生枝条内串食为害并越冬。
三、防治方法
1、在成虫羽化、产卵盛期及幼虫发生初期的4月中旬,喷雾防治,杀死成虫,并利用药剂的内吸性杀死在嫩枝梢中小幼虫。选用触杀性强的菊酯类2000倍液加内吸性强的10%吡虫啉2000倍液(或30%氯胺磷1500倍液),隔5天复喷一次。
目前正是树冠喷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期,重点喷树冠外围。
2、5~6月份枝梢萎蔫干枯有明显危害状时,剪除受害的1年生枝梢并集中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