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发展之路在于创新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应邀参加“名家论道章丘——— 2012新形势下卫星城市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峰会”时表示,当前大城市出现的各类“城市病”,给中小城市创造了发展机遇;中小城市发展,关键要靠创新。此次峰会由章丘市委、市政府主办,章丘市委宣传部、搜狐财经、齐鲁置业有限公司承办。
当前的经济问题是结构问题
谈到当前的经济形势时,茅于轼认为,与30年前相比,今天中国政治经济情况和以前非常不同,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据他分析,近10年来,中国GDP一直在不断上升,但增长率在2007年前后有所不同,2007年前每年都在往上涨,2007年后开始下降,从14%跌到去年的9.2%,“今年是百分之七点多,明年还可能会下降。”
茅于轼表示,从表面讲,GDP是一个地方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但其实应该是当地的需求总值,“需求直接影响卖掉东西的多少。”从这一角度,茅于轼认为当前包括中国、美国在内,全世界都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
据茅于轼分析,1996年的国民收入,分配给老百姓的是69%,分配给企业14%,分配给政府17%;到了2008年,分配给百姓的是57%,分配给企业22%,分配给政府21%。“居民的收入转换成了企业和政府的收入,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这么低,原因就是收入没增加多少。”茅于轼认为,尽管随着GDP上升,老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但远远没有GDP增加的那么高。
他指出,这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财富分配是结构问题,贫富差距是结构问题,三个产业是结构问题,GDP的问题也是结构问题,都是结构问题。”
他认为,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加大投入不是办法,而是要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让市场自由、自主地进行资源配置,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另一方面是要改善政府的服务,提高效率。
“城市病”为中小城市创造机会
谈到中小城市的发展,茅于轼认为,现在大城市出现了不少问题,包括房价高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劳动力短缺、企业成本快速上升。这些都是中小城市发展的机会。
他举例说,在北京1500元钱租不到好的房子,一个月收入4000元,交了房租剩不下多少。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必然推动工资上升,企业成本加大,迫使企业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退到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像富士康等大企业,用工上万,一般都是在中小城市。“这些大企业有上万人要生活、吃饭、睡觉、穿衣,这样经济就起来了。”茅于轼说,大企业一挪很多企业都要跟着挪过来,给了中小城市很好的发展机会。
茅于轼认为,中小城市要实现较好发展,要通过比较找准自己的优势,要找出新的路子。“新的路子在什么地方?在创新。”他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会产生很多新的需求,比如最近20年间发展起来的汽车装饰、汽车音响、汽车保险、手机,以及现在发展比较快的健身、营养、文化享受等需求……这些新的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需要企业去开发,需要政府帮助创造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