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宏业集团突破纺织困境逆势飞扬
2011年,纺织行业跌宕起伏,风云变幻。订单大幅下滑、库存压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上涨、欧美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原料价格波动,不利因素叠加,不少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行业经营状况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更为严峻。
2011年上半年,纺织原料价格出现大起大落,平均降价幅度约1万元,棉花每吨降幅达13000元;涤纶每吨降幅达5500元;粘胶每吨降幅达12500元。当时,宏业集团的原材料库存为8000吨左右,纱布库存2100吨,仅原料波动就带来近亿元的经济损失。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了市场的疲软,宏业集团因下游客户资金紧张,造成集团外欠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00多万元,库存增加了3000多万元,共减少流动资金7000多万元。同时由于电力、人工及人民币汇率影响,集团下半年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和利润增幅与上半年相比将出现大幅下降,利润被压缩到非常低的地步,企业一夜间进入“寒冬”。齐鲁宏业集团同全国其它纺织业同行一样,在新一轮“寒冬”中面临着冷酷而严峻的考验。
科技投入占领制高点
越是困难,越是能激发斗志。危机面前如何突围?宏业集团放眼量风物,在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后,从企业长远出发分析市场,着力占领新科技制高点、力求节能降耗、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迅速拉开了在逆势中求发展、困境中求突破的序幕。
面对困难,宏业集团更加显示出转型的迫切性,市场形势逼着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宏业公司决策层清醒意识到,只有加快产业升级,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竞争优势发展才是克服当前困难、确保企业长久发展之策,要想笑到最后,一定要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2011年以来,宏业集团投入了6000万元,配套完善了前纺工序的生产能力,新上1万锭倍捻和摇纱项目,并且配套完善了1万纱锭生产能力;他们还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2000 平方米的技术研发大楼,包括全国一流的200平方米的恒温恒湿实验中心,购置了全套国际上最先进的瑞士乌斯特试验设备和仪器。
突围利器新产品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道。宏业集团调整生产流程和配置,专门开辟十万纱锭专门做差别化纤维,选用最先进的纺纱设备,请来国内开发差别化纤维的专家,开发出差别化纤维以及棉、涤、天丝、粘胶等色纺纱线。这些附加值高的功能性、差别化新型特色纤维纱线已成为宏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宏业每月生产的品种数量达500多个,新产品比重已占全部产品的80%以上。2011年,公司新开发成功大批填补国内空白和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产品及工艺技术,特别是在高难度、高含量的毛、麻、丝、绒四大系列产品开发上取得新的进展,公司新申请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
传统的亚麻纱线生产方法是麻纺设备湿法生产。国内外纺织界普遍认为用环锭方法生产高比例亚麻产品难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公司技术人员独创生产工艺,一举攻克了用环锭纺生产高比例亚麻纺织品这一世界技术难题,还独创生产技术开发成功100%纯亚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所纺纱线纱支细,技术指标全部达到和超过麻纺湿法生产的同品种水平,广泛应用于细薄织物和内衣产品。公司打破环锭纺纱禁区,研发生产出含量超过80%的羊绒、羊毛、绢丝等天然蛋白质纤维纱线,生产成本低,纱支较细,风格时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宏业独创新型纺纱方式“聚成纺”,生产的雪花纱织成的面料在2011年北京国际(春夏)纱线面料展上引起轰动,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和国家纺织协会杜钰洲会长的高度评价;同时,公司还积聚力量,一举攻克了高弹性涤纶纺纱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得到杜邦公司高度评价,称其为“环锭纺纱的一次革命”。目前,集团公司已收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邀请,主持对晴纶和莱赛尔两个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 “2011亚太纺织工业领袖论坛”也正式邀请公司技术带头人鲍智波作主题演讲。
能耗减肥壮筋骨
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是促进企业发展重要方式。宏业集团千方百计降低电力消耗,在投资800多万元对公司内部水电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后,又投资500万元对车间外墙进行节能处理,使车间温度在冬季可自然提高4度左右。他们还特意在空调风机、水泵、设备主机等大型设备上配套安装了变频节电器,节约成本达到230多万元;在空调室水泵上采用的水位感应变速变频的控制技术,减少了企业空调用水排放量,使年节水量达到了15万立方米。同时,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在国产自动络筒机上采用变频节电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公司还对所有滤尘设备进行改造,每台设备年节约万余元。这些降下来的成本,变成了企业的直接利润,同时带来的是更大的社会效益。
凝心聚力求突破
市场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上下一心,才能战胜所有困难。“时刻关注市场、重视科技创新、建设人才团队是企业的理念,让宏业集团的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着重发展,使得我们的产品和品牌不仅围绕市场去发展,最终能够引导市场,我们的企业一定会越做越好。” 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汉典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近年来,公司不断大幅提高职工工资,为职工谋利创造出更好的生产环境。 2011年拿出100多亩已办理出让手续的土地盖员工宿舍,为员工提供福利。员工们都知道企业面临着困难,他们也间竭尽全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加班加点,不辞辛苦,干劲十足,用实际行动支持着企业的发展。
战略布局谋全胜
危机是挑战,对宏业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先进的纺织设备,在帮助宏业集团挺过这轮棉价风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让企业看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传统的纺纱、织布、印染到成衣制作,宏业集团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升级改造的步伐正在快马加鞭。目前,总投资1.6亿元,年产2000万件高档针织织造、印染、成衣项目正在规划审批之中。按照规划,项目的织造、成衣部分投资1亿元,印染部分投资6000万元。目前,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多家大型针织服装企业如日本东丽、丸红等,对参与该项目的合作表达出强烈的意愿。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5亿元。届时,公司将成为集纺织、织布、印染、服装、棉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全能大型纺织企业,成为整个行业中的领头羊。
曙光初露春来早
严冬尽头春意浓。国内国际纺织市场波浪起伏,面对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早日到来的“冬天”,宏业集团奋力搏击,逆势而上。2011年1至11月份,宏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6500万元,同比增长42.6%;上缴税金5097万元,同比增长29.3%;实现利润1738万元,同比增长33.3%。宏业集团先后获得“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十一五’山东省纺织工业综合竞争力十佳企业”、“2010年山东最佳企业公民”和“山东省低碳环保与科技创新十大品牌企业”称号。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汉典先后获得省、市优秀共产党员,省市劳动模范,发展省会经济优秀创业者,发展低碳经济山东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集团生产的新产品经过日本化学纤维检验协会具有权威性的严格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日本标准要求,产品大量出口欧美、日本等高端市场,美国奥伯尼公司还与他们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并在其高端产品上吊挂宏业的企业名称和标志。
目前,宏业集团逆势而上,正由资源优势向科技和品牌优势转变,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飞跃,这将极大提升宏业集团的综合实力,为创造出“潮平岸阔”的美好未来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