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养殖为商河县农民增收再添亮点
一、基本情况
(一)獭兔养殖逐渐走向规模化。据调查了解,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县獭兔养殖逐渐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发展。主要原因:一是自2009年开始政府对獭兔规模养殖户进行扶持性补贴,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二是随着市场需求量加大,2008年开始獭兔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养殖效益提高,养殖户随之扩大规模;三是部分养殖户通过多年养殖积累了经验,掌握了技术,对规模养殖有了一定的基础,已能达到规模养殖的水平;四是规模养殖硬件设施到位,技术应用科学,可以提高幼兔成活率,有效的增加经济效益。
(二)规模养殖效益显著。据调查,成品獭兔平均4.5斤/只,今年的平均价格在14元/斤左右(最高达20元/斤),即每只成品獭兔毛收入约63元,扣除养殖成本(饲料+防疫药品+人工+其它)42元/只,可得出每只成品兔净收入约21元。据了解,存栏1000只的规模户年出栏量在4000只左右,以此计算,年效益达8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资金因素制约发展。獭兔养殖一般由普通农户经营,资金不足、信贷融资难成为制约养殖规模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种兔质量不高。一是个别种兔携带病菌,容易引起传播性疾病,提高了防疫成本;二是种兔重量不达标、不合格甚至有的根本不是种兔,而是商品兔,导致了种兔淘汰率高,保种率低。农户普遍反映有20%-30%的种兔配不起种。
(三)部分养兔户技术掌握不到位,不按技术要领养殖,喂养过于随意,导致出栏商品兔质量不高。出栏的商品兔重数量、轻质量,总体质量不高,兔毛色泽不好,兔皮韧性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也给种兔场销售造成困难。
三、意见与建议
(一)建议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獭兔养殖。对规模养殖户给予一定的贷款财政贴息、提供担保等政策,并积极协调信贷机构向獭兔养殖户提供小额信贷资金,鼓励和帮助獭兔规模养殖的做大做强;
(二)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农户设计兔舍、兔笼,帮助农户做好獭兔种兔选购、种兔配种、仔兔哺育、成兔育肥、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等技术工作,提高獭兔养殖效率;
(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对整个生产流通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保证相关企业严格履行产销合同,切实保障农户的养殖利益。